第341部分 (第1/4页)

区内废除三级总管制,而改推行省州县制,把地方上的文官武将都换上自己人。高颎等人会不会对此阻挠呢,如果高颎聪明,他应当避免与自己对抗,可他也清楚,这种事情很难说的准的。就不是高颎是不是忠心于他的问题,既然高颎现在是尚书令,主管尚书省为宰相,那么就和历来一样,君权与相权之间总会有冲突的,这不是他和高颎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这种皇帝和宰相共治天下制度下的本身问题。高颎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这没有什么可怀疑的地方。易风也确实需要高颎这样的能干宰相辅佐自己,可另一方面,易风对于执政施政,也有自己的想法,甚至有后世的经验,他可以拿出一些已经经过难证过的,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的东西出来推行,可往往他的这些想法打算,就很难得到高颎的赞扬。

如何解决与高颎的冲突?罢免高颎?

易风摇了摇头,现在还不能罢免高颎,高颎就是一个标杆,是旧党的代表领军人物,如果这个时候把他逐出朝外,那么肯定会引起连锁反应。朝中的大量旧党,甚至是地方上的大量官员,以及世家门阀大族,他们的力量还极为强大,易风需要他们的支持,如果处置不当,结果会很不好。

缺少一个有足够能力跟高颎对抗的人物啊,最好这样的一个人物还不是来自于怀荒系,这样是最好的,能够大大削弱高颎的影响力,又不用担心旧党和其它归附的官员们过度解读。

这事情就跟易风现在还得供着杨勇一样,有些东西看似很简单,简单的一步却又并不好迈。平定杨广杨秀之前,易风都需要杨勇这面旗帜,没有杨勇,易风跟杨广杨秀比起来,就少了许多有利条件。正所谓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杨勇虽然平庸无能,可在这个时代,他先皇太子的身份确实很重要,甚至他的太孙身份都是依托在其上。否决了杨勇,就是否决了他,而一个正统性,在这时代实在是太重要了。

找不到合适取代高颎的人,那么暂时就还不能动高颎。

还有一件事情也在苦恼着易风,那就是进军扬州之事。韦冲引高句丽出兵,这是在意料之外的事情,如此一来,易风也不得不又在计划外派李靖统兵前往应对高句丽人。加上贺若弼正率兵进攻关中,易风已经是两面作战,一支在河东蒲州,一支则远在河北平州。两线出兵超过二十万人,如果再出兵江淮,那就是三线作战了。这样多线作战,是件很冒险的事情。不但需动用更多的兵马,同时也需要调动更多的粮草。粮草暂时不成问题,可运送粮草却很是问题,每一路兵马,都需要大量的民夫转运粮草供应军械,三路兵马,就需要同时调动大量的民夫。而现在是夏收秋耕之季,他刚解散了几十万人,不可能马上又再征召起来。况且,三路作战,得调拔几十万兵马,加上数十万民夫转运粮草,关东人口虽不少,可这也等于是易风治下的一场全民战争了,对于经济生产的影响是巨大的。杨广是怎么败亡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他屡征高句丽,大量动员兵马和民夫,导致百姓荒于生产,困于苦役,然后跟着饥荒,接着就是造反了。这就好比南北朝时差不多,打来打去,打的到处都是一片凋敝,动不动就是造反叛乱。

第504章南征

天下安才能人心稳,人心稳才能得民心啊。

易风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应当先进兵关中啊。不过他很快又摇了摇头,十二万人马已经足够了,贺若弼杨雄屈突通那也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这不同于上次的代北之战。代北之战是突厥入侵,又轻敌大意。而如果杨秀一意死守,那围城攻关作战,动不动就围个一两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十万兵马都攻不下,你派二十万三十万,基本上也跟添油没啥区别,并不会有太大的量变,反而会对自己的后勤产生巨大的压力。说到底还是一句话,杨秀出人意料的对关中控制的很强,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什么群起而反的局面。这样一来,杨秀的实力依然很强,很难说大兵一到,对面就弃关而逃,望风而降的事情发生。而全凭攻关作战,硬打并不容易。

还是得出兵扬州,也许兵不用多,选一支精兵南下抄了淮南,与杨秀先把杨广给夹击灭了,到时再与杨秀决战。

这一系列的问题,把易风搅的心烦起来,觉得天气越发的闷热了。他索性也不想太多了,一步步的来,他相信如今他的形势应当是三家里最好的,连他都这么心烦,那杨秀和杨广只会更加心烦。

“殿下,好消息!”

易风被一声高喊惊的抬起头来,只见李密大步流星的走过来,脸上露出异样的惊喜。他的后面跟着刘文静、裴寂、苏孝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