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部分 (第1/4页)

唐太宗是以玄武门之变杀了兄弟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然后宫变逼迫李渊退位,才最终以嫡次子身份抢夺了太子之位,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因此,他一直对于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寝食难安,常常夜不成寐。他对起居注所记内容的疑虑更是日甚一日。

等到贞观九年时,玄武门已经过去十年,可他心里依然不能忘怀,甚至更加在意史书的记载,最终忍不住,决定打破传统,要先看看自己的起居注上究竟写了多少关于玄武门之变,写了多少自己杀兄害地逼父夺位的事情。

当时李世民向负责修史的房玄龄提出了想要观看起居注的想法,让房玄龄很为难,不得不告诉李世民说,起居注之所以为让帝王观看,是因为记史的史官们不会说假话,不虚美也不隐恶,因此如果让皇帝看了,肯定会不高兴,因此才有传统不给皇帝看。结果李世民很不要脸的说,我心胸宽阔,与前人不同,还说自己想看国史,只是为了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再三要求看一看。当时有谏议大夫勇敢的站出来,坚决反对,使得李世民没能看成。

结果他并不死心,又过了七年,到贞观十六年时,李世民又向谏议大夫同时兼起居舍人的褚遂良提出了这个要求。褚遂良也不肯同意,把他顶了回去。

第532章君临天下

不过李世民身为帝王,想要做的事情臣下又如何能拦的住。最终,李世民干脆不请求了,直接以皇帝之尊命令这些史官的顶头上司宰相房玄龄誊写清楚后进呈。最终的结果是,房玄龄把高祖与太宗的起居注来了一次大修改,最终弄出了删改版的高祖实录与太宗实录交给李世民审阅,并最终这个净化版得到李世民的通过,得以成为正史留传下去。甚至李世民还让原来的坚决反对派褚遂良在朝堂上当众宣读新版起居注,实在是不要脸之极。

易风当然也知道舆论的重要性,不过反正起居注并不会在皇帝在世时公开,只会留到后来给后来的皇帝观看,并做为国史的修著材料,因此,起注居只要是属实记录,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反正这是真实的记录皇帝的言行,又不是什么对皇帝言行的评论。

没必要那么在意别人的意见,何况,对于易风来说,他真要想知道起居注,又哪会有那么困难,还要亲自去征求史官们的同意。他手下有监察院,下面有三个情报机构,大批的细作密探间谍,想知道起居注的内容,自然能做到悄无声息。其实李世民并不仅仅只是想知道史书如何记载他,他真正想要做的是修改掉那些他不想留在史书上的内容而已。他要的不是看,而是改。

“太上皇决定出席典礼吗?”易风收起对起居舍人们的关注,转头问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来。今天是易风的登基大典,杨勇已经下诏传位给了太子。并正式退位为太上皇,因此。皇帝出不出现并不影响登基仪式。不过,如果太上皇出现在仪式上。自然是锦上添花更好一些的。

“太上皇没说不来,也没说来。不过我们早已经准备了两套方案,不管太上皇来不来,都足以应对。”李密向易风禀报道。

易风望了望殿外,“登基大典如此重要,我希望太上皇能出席,你亲自去一趟武德殿,把我的意思跟太上皇说清楚。”

“是,臣马上过去。”李密躬身行礼退后离开。

武德殿。杨勇却还随意的穿着一件丝绸袍子,甚至连头发都没的梳起,只是胡乱披着,他与四宠妃坐在一起,一大早竟然在看四妃打麻将。

“陛下,”内侍过来禀报,“蒲山郡公李密在外求见,请陛下移驾前往大兴殿观看新皇登基即位大典。”

“李密算哪根葱,什么时候也轮到他对朕发号施令了?朕今天哪都不想去。只想在这看四位爱妃打麻将。”杨勇如耍小孩子脾气一样。

“那奴婢去回复陛下不去了。”

“去吧去吧,告诉那个李密,朕身体不适,去不了啦。”

内侍出去片刻又跑了回来。还面带慌张。杨勇不高兴的道,“慌张个什么?”

“陛下,蒲山郡公听说陛下身体不适不能去观礼。非要亲自来拜见陛下。”

“狂妄,朕的宫殿也是他说闯就闯的。。。”

话未说完。李密已经进来了,而且身后还带着一队铠甲锃亮的北衙禁军武士。手持长矛,腰佩横刀。尤其是因为今天是新皇登基之日,因此这些禁军全都把铠甲打磨的锃亮,同时还全都换上崭新的红色战袍,以及腥红的丝绸披风,一个个威风不已,充满一肃杀之气。这群虎狼之士一进来,杨勇立即脸色就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