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部分 (第1/4页)

但得好看,还得有用。

这天,随侍在易风旁边的刘文静提醒易风,“陛下,尚书省已经将逆案的处置结果报上来了,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嗯。”易风沉吟了一下道,“高颎等人报上来的逆案已经定案,他们的意思是要用重典,对于参与叛逆的通通从重处置。对于杨秀、杨广二逆列入逆臣传中,同时嫡庶儿子皆诛杀明正典刑,妻妾发配少府,所有财产充公,奴仆籍没。对于其余从逆者,逆党首要之人皆与二逆王同罪论处,本人诛杀,子孙同罪处死,妻妾发配少府,奴仆田产家财一律籍没充公。另外其余牵连此案之中的,包括那些接受伪朝官职爵位,以及同族直系三代内者,皆要剥夺他们的官职爵位等。。。”

“陛下对这个审判结果不满意?”刘文静问。“臣觉得对于叛党确实需要用重刑,何况陛下也可以借此机会。清理一下朝廷。”

易风明白刘文静的意思,因为北周是继承西魏。而隋又受禅自北周,但总体来说,其实西魏、北周、隋三朝,其实都是由当初北魏六镇中的武川军镇的那一群武夫们所建立,武川集团与当初陇右的豪强们一起联合,最终建立了西魏,然后两次内部权利的争夺后,又替换为北周与隋。说到底,三个朝代更替。皇家换了三家人做,但其实底下依然是以关陇集团为核心的。不管是西魏还是北周还是隋,皇帝高高在上,但以武川军人与陇右豪强们组合成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势力却是庞大无比的。大到深深影响到了朝局,哪怕隋立国已十九年,可依然摆脱不了关陇集团,甚至越来越受到这个庞大势力的制肘。

当初高祖受禅之后,就一直致力于中央集权。加强皇权,可近二十年了,虽然也通过几次大案,打压了数个大族。但又不断有新的贵族门阀兴起,实际上没有改变多少状况。这个国家从内到外,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有着关陇集团的影子。当初杨广、杨勇、杨秀甚至是杨谅。他们的背后其实都各自站着不少关陇豪门。有的豪门甚至是多方下注,两边站队。

唯有易风起于怀荒。兴起的极快,起家又主要以关东人为主,后来虽然也引入许多关陇贵族豪门势力为盟友,但在新皇的嫡系力量中,关陇集团的影响要小的多。

西魏、北周、隋三代王朝的皇帝,其实都是皇帝与关陇集团共治天下。

易风若真想要完全掌控这个王朝,让他顺着自己的指引方向前进,那么他就得摆脱这支极庞大的势力。而刘文静所指的借机清理,也正是指借这次逆案,名正言顺的来一次大清洗。

“长孙氏家族,北魏宗室之后,关陇集团中极核心的一个家庭,势力宠大。在本朝,因为曾经坚定的支持高祖代周,因此极得高祖信任,后来高祖更是为蜀王杨秀求娶长孙览之女,两家结亲联姻,关系更加稳固。这些年来,长孙氏发展迅速,通过不断的联姻,家族势力根深蒂固,在朝为官的子弟更是数不胜数。上次杨秀叛乱,长孙氏家族坚定的站在了杨秀一边,其家族被杨秀连封八个国公,子弟封官者五百余人。臣以为,长孙氏可尽诛之。”

“长孙晟还是有功于朝的。”易风说了一句,长孙晟是长孙览的侄子,长孙洪的堂弟,长孙炽的胞弟。长孙洪长孙晟都是上党王长孙稚一系子孙,家族繁衍茂盛,子孙众多。而且几乎都身居要职,就算不算杨秀封的那些爵位官职,就是高祖杨坚亲封的就同样是异常显赫。长孙览这一支最显赫不说,长孙晟的父亲也是县公,长孙晟的大哥长孙炽更是担任隋朝吏部侍郎、民部尚书、左候卫将军等要职。这个家族确实是关陇集团中的一个核心家族,不过长孙晟对于外交方面相当有才能,而且武艺出众,一箭双雕正是出自于他。且长孙晟早与易风有来往,因此易风倒也特意提起了长孙晟,何况历史上长孙晟最出名的不是他的箭法也不是他出使外交的卓越能力,而是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成了李世民的皇后,为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当然,此时李世民还不满一岁,长孙氏更还没出生。

“那可特赦免长孙晟不受牵连。”刘文静道。

刘文静深知易风是早对关陇集团不太满意,这不是皇帝跟关陇集团哪个家族有过节,而实是做为一个有为之君,是绝对不愿意把自己的大权跟那些豪门贵族一起分享,甚至还要处处受到他们的制肘的,这根本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把握了这点,因此刘文静是相当豁的出去的。

他向易风提出,要趁这次机会,分化关陇集团,拉拢一批,团结一批,打压一批。拉拢一批,是先拉拢一些暂时没有机会没有理由动的,比如高颎、杨素、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