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部分 (第1/4页)

显而易见,这个政事堂就是奔着如今独揽大权的尚书省去的,甚至政事堂都不设在尚书省,而是设在门下省。

更让高颎暗自心惊的还是这个政事堂设立后,枢密院却依然是独立在政事堂外的,也就是兵权军政之一块,是真真正正彻底的从宰相手里分出去了,宰相是再不能掌握兵权了。

原来这就是新皇帝的后招,看来自己就算不主动退下来,皇帝也完全有办法把权柄收上去。九个宰相,天呐,还轮流执政,再加上一正三副四个枢密使,那这朝廷中央,可就有十三位顶级重臣了,想要再如重前那般做到大权独揽,做一个首相,那真的是很难了。他突然心里有些高兴,杨素一直想要取代自己,如今自己终于主动请退下去了,他一定以为自己以为就是朝中的首相了,可是,不知道当他听到明天皇帝在朝堂上宣布这些的时候,他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想做首相、权相,别做梦了。大隋朝,以后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宰相了。

第二天,新皇在朝堂上正式接受了高颎的致仕请求,高颎当即辞去了尚书令之职,但保留了太师这一荣衔,皇帝特别为致仕后的高颎赐四轮马车一架,并让少府寺于高颎老家蒲州奉旨敕建齐国公府一座,加赐五百户封邑到封邑一万户,实食封五千户。

然后,新皇让宣旨官宣诏,于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以尚书左右仆射、纳言、内史令加平章政事衔为宰相,以秘书监、御史大夫、吏部尚书、民部尚书、京兆尹加参知政事衔,为副宰相。九相共同在政事堂办公,轮流执政事笔,政事堂下设立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五房,分理众事,翰林院归入秘书省。政事堂与枢密院并立,宰相不预军事。平章政事视正二品,参加政事从二品,枢密使正二品,枢密副使从三品。

尚书令自北以后不再授人。

“大隋皇帝令,尚书左仆射杨素加平章政事衔,尚书右仆射苏威加平章政事衔,李纲晋门下省纳言,加参知政事衔,薛道衡晋内史令加平章政事衔,俱为宰相。晋魏征为秘书监,加参知政事衔,晋刘文静为御史大夫,加平章政事衔,史部尚书牛弘加参知政事衔,民部尚书樊子盖加参知政事衔,晋徐德言为京兆尹加参知政事衔,魏征刘文静牛弘樊子盖徐德言俱为副宰相。”

每一个被念到名字者,都起身上前跪听宣封。

诏书念完,杨素等九位新拜封正副宰相一起谢恩领旨。

九位政事堂宰相拜封过后,宣旨官再次宣诏,这次拜枢密使,枢密院增设正副使共五人,王保为正使,也称中使,他之下,又有左右前后四位副枢密使,贺若弼为枢密左使,韩僧寿为枢密右使,史万岁为枢密前使、李靖为枢密后使。

宣诏官又捧出一道诏书,继续宣诏,魏征为尚书省左丞,李密为尚书省右丞,刘行本晋刑部尚书、柳述为兵部尚书、苏孝慈晋黄门侍郎、元无竭为内史侍郎。。。。。。

杨素坐在席上,看着一个又一个官员上前听封接旨谢恩,心里突然觉得空荡荡的,高颎终于走了,可他却没能成为首相。

第539章白狼城大捷

刀枪如林,旗帜如海。

当罗艺率领着骠悍的突厥轻骑兵自卢龙塞奔出,在群山中沿着河谷里的古道杀到了白狼城的背后,无数的羽箭如同暴雨一般倾泄而下时,自渡过辽河以来一直狂妄不已的高句丽人终于感觉到了恐惧。当骠悍的突厥骑士,装备了大隋的骑兵刀、索子甲、皮甲,配备了足够的羽箭后,那是一种何等的威势?

他们装备的羽箭都用极好的猛禽翎毛,配上了钢制箭头,这些箭远比普通的突厥羽箭更重,同时也更加犀利。精钢的箭头打制成了三棱形状,拥有极强的破甲特性。射术精良的突厥骑士们在马背上娴熟的张弓搭箭,迅速的将一支支昂贵的三棱破甲箭射出,利箭发着呼啸声飞驰而出,透入一个接一个的高句丽人身体之中。

一排排雪亮的刀光,卷起无数血光,正面的战场上,李靖的旗令兵已经摇动令旗,装甲战车之后一直养精蓄锐的胸甲铁骑军也终于出动。骑兵们身着耀眼的镜甲,翻身上马,分为两部,自车阵左右绕阵而出,缓缓加速,以整齐的队列冲向敌阵。

胸甲骑士纷纷在马上拔出骑兵刀,刀光胜雪,甲光耀天。

战车阵缓缓的向前推进,一步步的挤压战场空间。

但凡挡在他们面前者,皆被碾压成泥,到处都是飞溅的鲜血,高句丽人终于见识到了隋人的强悍,知道了什么叫做铜墙铁壁,什么叫做铁骑。什么叫移动堡垒。而他们此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明白了对面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