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部分 (第1/4页)

“十几天前的事情了。”将领愁眉苦脸的答道。

“废物!”高元终于是怒不可遏,一把抽出宝剑将面前的一张旧案劈成两半。

这么重要的消息,居然过了十几天才传回来,那些将领都是干嘛吃的。一群废物。守不住辽东城,你好歹把情况及时报回来。再有他手下的那些斥侯将领也都顶着一脑袋的屎吗,为什么就没有人发现李靖早就不在白狼城了,他还一直派人盯着白狼城。等着李靖率兵从白狼城出发,沿白狼水进攻柳城,结果他在柳城等候了这么多天。人家却已经把他的辽东城都夺了,而他还和一个傻子似的在这里等待着别人的进攻。

“召集所有将领。前来议事。”高元几乎是咬着牙齿说完这句话的。他在极力的克制着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弥补,只是发怒毫无作用。

将领出去,高元一人独自坐在帐中,宝剑横于膝上。

这回出兵是亏大了,高元心中暗暗哀叹。原来以为隋国内乱,诸王争位,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大好机会,是高句丽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辽西的机会。当初他决定出兵时,全面的评判过隋国的形势,认定隋国虽然之前已经击败了突厥,展示出了一份极其强大的实力。可内乱不是外患,越强大的势力越容易毁于内乱。尤其是隋国当时形势一片混乱,皇帝的三个儿子各拥兵马地盘,一起争夺皇位,他觉得这场战争不打个十年八年,起码也得打个两三年,就算之后重归平定,可也肯定会元气大伤。这个时候他们不出兵,那还待何时。等隋国内乱平定,他也早就把辽西吞入口中,稳固起来了。到时高句丽占据辽河平原,稳固局势,再发兵南下把新罗和百济给灭了,绝了后患,那时再提兵北上,全力稳固辽河平原,那时靺鞨、契丹、奚、室韦诸部一一扫平征服之后,高句丽就将成为东方霸主,然后等待时机,一旦中原再生内乱,那时高句丽就能联合突厥一起灭掉隋国,瓜分中原,甚至高句丽入主中原。当年拓跋氏不也是先起于北方塞外,最后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吗?高句丽为什么就不可以?想他高句丽可不是什么化名蛮夷,而是正统的华夏苗裔,是周王分封的诸侯之一,他们高句丽一直被汉人污为东胡,那是污蔑,就如当年关东诸国一直称楚国为蛮夷一样。

长叹一声,高元有种疲惫无力之感,现在回头看看,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美好,然而如今的现实是多么的残酷。可当初谁又想到,隋国内乱三月而平,而且最终坐上皇位的居然不是那三个皇子,而是杨林这个皇孙呢。一切都超乎预料,然后一切都乱套了。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建立一个东方霸主国,而是如何保住辽河东岸平原,保住那道辽河防线,以保住高句丽五百年之基业。

(还有没有月票啊,有月票的同学,请投票给我,谢谢!)

第556章前军夜战辽河西,已报生擒高句丽

高元最终决定立即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营州,立即撤退,并选择了改从北路撤退。

虽然有不少将领力主从原路打回去,将那些狂妄的汉人给灭了先,再夺回辽东城,可高元对他们的话只是当做了笑话。如果说辽东城一失守就立即报到他这里,他或许还会选择杀回去夺回辽东城。可现在辽东城都失守了十几天了,隋朝皇帝都肯定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了,说不定更多的隋军更从渝关内杀出来。无论如何,首先得保证他这剩下的五万兵马撤回到辽河东岸,然后再从辽东调集兵马过来,以求夺回辽东城,甚至得面临更恶劣的局势,对付隋军隋时可能的大举东进。这个时候他不能再冒险,他不能和那隋将李靖一样的那样疯狂。李靖是个疯子,也只是一路隋军将领,他却是高句丽国王,如今辽东城一失,辽河东岸的大军又尽在他手上,若是他们再出了问题,那整个辽河东岸防御就可能都要崩溃。

“先撤回武历逻,再做打算。”高元几乎是咬着牙下达的弃守营州的命令,多么难得才夺下了辽西夺下了营州,眼下却要主动放弃,这简直就是在割他的肉。临走之时,愤怒的高元下令,焚烧营州柳城,并将全城的隋国百姓带走,让他们帮高句丽军运送从营州抢夺的财物粮食等。

滚滚的浓烟升起,柳成传之一炬,被烧成了一片废墟。

高元从营州撤离的差不多同时,易风也正式率车驾离开西京,向中京洛阳前行。随同易风同行的。还有朝廷的两府三省六部诸寺监各部衙,以及北衙禁卫兵马。同时关中的诸豪门大族也皆被要求一起随行迁移。这是一次浩荡的迁徙,按计划。整个关中地区将有超过十万家被迁离关中。其中万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