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 (第1/4页)

他转出柜台,伸手相请,如玉便跟着他一起,进东侧一间供贵客们休息的茶座间坐下。他自己斟茶,捧过来,如玉欠了一礼,接过来捧杯遮饮,抿了一口道:“夫子,我家里有个年约十二三岁的小弟,正在求学年级,因是农家孩子,不论文章还是读书的功底,自然没有京里孩子们好。

前几日我夫君说,若想入你们应天书院读书,只怕还得先考个入门试,合则留,不合,只能到别处去读私塾。毕竟村里出身的孩子,恰今日遇见你,我正好问两句,入门试一般要考些什么?他要如何应对,才容易留下?”

赵荡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当他盯着某个人的时候,眉眼之中那种鼓励和赞许,会让人觉得十分的舒适,坦然。三十岁的长者,克制,冷静,而又平和,做着书香生意,又还是书院的夫子,这一系列的身份,给他蒙上一层圣人般的光辉。而他嗓音间的柔和,说话时的从容缓和,又非常的具有说服力。

他道:“天地君亲师,人之安身立命也。书院择才,以孝为先,敬尊长,重人伦,此为第一。再者,太子入学,也要先定其趋向。概因读书不立志向,终无所成,他得有个远大的志向。

另,读书不可一味过于庞杂,史鉴熟读,则录取无异。”

这意思大概就是,礼节要全,还得有个很大的志向,再则便是死记硬背,也要把《史记》和《资质通鉴》全背下来,那么入门就有望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周编辑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榜,所以我这周每天都会放量加更,每天一万两千字。

我是有存稿的,而且很多时候,为了让情节紧凑,会删去很多废稿,但绝对不会注水。

所以,无论六千还是一万二,情节绝对不会注水,只分一个章节是因为你们知道的,我是个惯犯,宝宝给我最严酷的审核,多一个章节就会多一个被锁的机会,所以我不敢放两章,情节是一样的,不要被字数吓跑啦。

第58章 故事

如玉估摸着伙计该要将笔墨替她捆扎好了; 起身致谢,忽而心有一动问道:“于赵夫子来说,学生立什么样的志向,您才会看重他; 才会愿意取他?”

这就是要套点小话头出来了。赵荡陪如玉往外走着,话说的慢而耐心:“约在七八年前; 那时候我才初入书院为夫子,来了一位学生,他先天舌头出了些问题; 说话舌头卷不得弯儿,所以或者本人说的很用力; 但说出来的话,人们极难听懂。

虽他书背的熟络,但光听他的言辞; 山正便不肯收这孩子。彼时,山正之女恰亦在旁,她颇懂些医理; 拉这孩子到旁边; 查了查他的舌头; 拿把剪刀剪断了他的系带; 从那之后; 这孩子便能正常说话。

次年考院试,恰是我主考。当时我问他立何志向,他道:不求金榜提名; 此生唯愿娶山正之女。”

听到这里,如玉也是一笑:“听起来怪叫人心疼的。”

年轻小妇人的心思,恰就是这样难以琢磨,她竟觉得这是件能叫人心疼的小事。赵荡止步,忽而回头,将如玉挡在房门上,低头问道:“那你猜,我可有取他?”

离得太近,这阔袖长衣,笑容温和的长者两目如炬,相隔不过一尺,离的太近如玉能闻见他身上淡淡的檀香味。她抵不过他的目光,低头别过眼,摇头道:“猜不到。”

“当然要取!”赵荡道:“于那孩子来说,这是他一生的宏志。他不过是说了句实话而已。”

到了大门上,如玉忽而回头,夫子就在门内站着。她掐算着年级,又问赵荡:“那孩子,如今应当长大了,他可有金榜提名?可有娶到山正家的姑娘?”

赵荡不可自抑的笑了起来,正笑着,忽而后面奔出来一个侍卫打扮的男子,凑到他耳边低语几句,他脸色一变,对如玉揖手一礼示意别过,转身进了内间,走了。

*

回到国公府,晚上到静心斋请安的时候,蔡香晚悄声耳语:“我嫁来比你早几个月,可也是头一回听母亲声音如此和畅,你可知道为何?”

如玉自然知道是因为今天张君替她斗败了邓姨娘的缘故,却也笑着摇头:“不知道。”

蔡香晚道:“那邓姨娘,中午天儿正热的时候叫公公连人带衣服一并儿几个大箱子,一起抬到夫人院子后面那小院儿里去了,听闻只给她派了一个丫头,月例也黜了,跟到庵里做姑子没什么两样,从今往后,她可没好日子过了。”

敢谋害家里的主母,这样的奴婢,就算不发卖,也得绞了头发送到姑子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