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 (第1/4页)

皇后点了点头,待太子妃与太子行了礼后,才道:“阿吴怎么样了?”

太子道:“之前醒了一会儿,这会儿又睡了过去。阿吴醒来之前一直有御医守着,这会儿应当是无碍了。”

皇后点了点头,“既然又睡了过去,那便算了吧。”

太子妃虽是很想见一见太孙,想知道自己孩子如今面色如何,应皇后此话,也只得跟皇后一道。

太子跟在太子妃旁边,护送皇后往回走。

皇后走着,问道:“平王的事情,可查得如何?”

太子低声道:“还在查,这里面还有许多地方让人摸不着头绪。只怕一时半会儿的也难了结。”

皇后点了点头,“那么平王呢?”

太子无言。

皇后便知道了结果,也并未说什么,只是道:“也好。他到底是你弟弟,又无子嗣留下,也不用太过刻薄。”

太子自然不可能刻薄平王的,说实话,在平王没有出事之前,几个兄弟里面,他最喜欢的也是平王,因为平王从未对他的太子位露出过想法来,而且又娘家不显,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

就是如今平王逼宫,说出那么多大逆不道的话,太子还是愿意往好了里想他,觉得他是被人挑拨所害,否则何以做出逼宫这种糊涂事来。

“是。母后。”太子低声道。

太孙底子薄,便恢复得慢,等着伤口结痂,里面的肉也长和之时,已经到了三月。

三月是草长莺飞的季节,平王的事情基本也到了结尾之时。

那些跟着平王逼宫的禁军,连同家族,全被收押判刑处置,流放往三六九关的苦寒之地。就是与平王走得近的人家,也被牵连了不少,尽数被举家流放。

平王的岳家,倒因平王妃临死前的一封信,得以避过这场祸事,其中曲折,令人唏嘘。

当然,这封信,除了帝后与太子,旁的人谁也不知晓。

京城里历经三月的风声鹤唳,也终于平静了下来。

就是朝廷里空出的位置,也以极快的速度补上,以往守孝完毕等待补官的往日官员们也有了各自的去处。

然而皇帝的身体,却还是一点一点败了下去,朝廷里也都明白,皇帝时日只怕就在今年了。

而身体越来越不好的皇帝,脾性也越加古怪起来,在后宫里也有些荒唐,太子每每也被训斥,唯有太孙还能得皇帝一个好脸,更何况下面的朝臣。

皇帝脾性不定,下面的人自然心思更异。

何况皇帝明显即将仙去,朝廷总是有些人心浮动的。朝着太子去的,朝着四皇子去的,朝着太孙去的,肯端端正正上朝的,反倒是极少。

南魏倒是一支,不过这几年南魏科举入仕的也大多才出京外历练,对朝中之事就是有心也怕是无力。

不过以南魏之人的沉稳,必然也不会参杂进这些事情里面来。

毕竟皇帝骂太子骂得厉害,人人都看得出不喜了,然而四皇子一个弱年,连上朝的资格都还没捞到,又有什么好指望的。

然而还有人愿意去奉承四皇子,那也不过是心里的野望压过了理智。

唯一可控的是,边关里各处都不曾有异动,就是皇帝有个万一,想来太子也能顺利登位的。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皇帝长命的少,基本就平均四五十的寿命了,然后太子他爹还有个吃丹药的癖好,年老乱吃药,又受刺激,基本就早嗝屁的命。

皇帝属于每个儿子都疼爱的,但是基本以江山为重,太子天然的继承人,又不是智障也不是蠢货,不可能换别人来当太子,皇帝也不允许朝臣以换太子的借口来搅乱朝廷,然后平王就悲剧了。

按照皇帝给平王的安排,两代富贵都有,只可惜平王想得到太多……天下至高权势的诱惑,也不是谁都抵挡得了的啦。

也就唐朝的唐玄宗他哥哥嫡出,把皇位让给唐玄宗,那是因为跟他爹李旦一起受过太多苦,野心被磨得一点不剩了,毕竟是在武则天手下混啊,能保命都不错了。所以唐玄宗对他的兄弟都十分好,对儿子苛刻。

本文里太子他爹,属于对儿女都疼爱的那种人,知道皇位诱人,就防范于未然,虽然最后还是没什么卵用,但实际上还是有用的,虽然儿子们各有心思,死了两个,但至少没祸害到江山。至于年老了么,临死之前很多老人的通病还是有的,就是糊涂了嘛,怕死,看谁都不顺眼。

PS:争取下午还码出一章来,么么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