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1/4页)

排专门的说书先生为客人讲解报纸的内容。由于是早报再加上广东人本来就有喝早茶的习惯。于是每天买份报纸喝早茶或边喝早茶边听说书先生讲解报纸上的内容很快就成了广东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了。

在《香江评论》和《岭南早报》出版一个多月后,广东又出现了第三份报纸《广州报》。《广州报》在内容上更接近于《岭南早报》。且在发行时间上也与《岭南早报》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广州报》并不是香江商会主办的。关于他的主办方基本上可以肯定是广东地方上的主权地主。因为这个原因《广州报》经常攻击香江商会和人民委员会。对于此《岭南早报》当然不会坐视不理。所以两份报纸经常为此大打嘴仗而老百姓也乐得看热闹。但是在《广州报》出版后不久《岭南早报》发现自己的销量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许多。至于《香江评论》嘛。由于针对的读者群不同。不可能象《岭南早报》那样明显的站在香江商会和人民委员会这边。不过其中不少文章提出的观点隐约间与香江商会的做法颇为相似。这样一来又在岭南的士大夫们之间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风潮。

广东的地主们能这么快的接受报纸并理解传媒的力量。这倒是大大的出乎了孙露的意料。虽然说中国最初的报纸成了复兴党的喉舌。但孙露却并不在意。媒体的自由固然重要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当然也要非常处理了。反正媒体再怎么发展早晚都是要为政府服务的既然如此那就物尽其用吧。

不过孙露在两份报纸出版后就再没去过问过。毕竟现在香江商会还有许多的事情需要她来处理。首先是汉威公司正式并入香江商会旗下的善后工作。由于汉威公司是在南洋以英国公司的名义注册的。所以一下子转回香江商会名下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的。孙露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加强香江商会在南洋的影响力。并且以此将在南洋的华商们团结起来。为以后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华人统治打好基础。另一件大事嘛就是香江商会将总部搬到了广州。因为随着香江商会的势力日益扩大。原本设在新安的总部现在看来显得偏远了些。于是在股东大会通过决议之后,香江商会于十月初将整个总部搬到了广州。

就在香江商会总部搬到广州不到两个星期。孙露终于得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但出乎意料的是孙露这次竟被任命为广东都司佥书,加参将。象孙露这种没有功名战功又少的情况怎么都不可能一下子就被任命为广东都司佥书。所以当接到圣旨时孙露竟惊讶得差点忘了领旨谢恩。其实这次孙露倒真的要好好的谢谢咱们的这位崇祯皇帝。

广东农民起义被平息的奏则是在八月中旬送到京城的。一开始这份从边廷来的奏则并没引起多大重视。毕竟那时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河南以及辽东的战事。当然辽东的战事已经没有什么悬念可言了。历时一年多的松山战役最终以明军主力尽失。祖大寿投降锦州城失陷告终了。此时的关外已经是满人的天下了。松山战役过后明朝很难再有兵力组织起有效的反攻。只能依靠吴三桂在山海关的三万关宁铁骑苦苦支撑。而自从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陷洛阳之后,这些“流寇”便越发猖狂起来。不但三次围攻开封,更连获项城、襄城、朱仙镇、郏县、汝宁五次战役的胜利、执杀明兵部尚书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及杨文岳等官员。新任的陕西总督孙传庭在崇祯皇帝的再三催促下不得已又帅明军主力与李自成在河南展开了对攻。由于孙传庭率领的明军大多是临时招募的新兵未来得及训练便投入了战斗。再加上李自成趁当时连日来的大雨决马家口河水淹开封。所以当孙传庭赶到时开封府已经被攻陷了。中途又碰上了李自成设下的陷阱。于是孙传庭不得不退守潼关,并借此屯田征兵。崇祯皇帝更是气急败坏。孙传庭的失败意味着明军在河南陕西地区的主力被消灭滞尽,河南全省落入了李自成的手中。面对前方的失利那些文武大臣们固然要想应对之策。可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安抚眼前的这位性格怪虐的陛下。原兵部尚书杨嗣昌的下场对于这些大臣们来说还是历历在目的。

很快就有人注意到了广东来的那份奏则。于是在将那份奏则重新誊写将其中的战果大大的扩大并将孙露的性别故意隐去后。一份关于广东商贾孙露帅当地民团协助官府剿灭流寇数万人平息广东动乱的奏则便呈到了崇祯皇帝的面前。皇帝见了当然是龙心大悦啦。于是大笔一挥孙露便有了这都广东都司佥书,加参将的头衔。不过却只有四品的官衔。满朝文武也就此安了心。反正到时候追究起来那也是广东的地方官员和那个叫孙露的妇人欺的君。此事与他们无关。无关啦。

孙露通过特科的谍报网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