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 (第1/4页)

淦堑亩潦槿撕推胀ò傩罩械哪昵崛艘蚕氲较憬�袒崮撤莶钍埂S谑潜阌辛恕翱疾蝗」γ��腿タ济裱Р俊钡乃捣āK淙徽庥行┫�21世纪的公务员考试。但在孙露看来这毕竟是个良好的开端。看来只要有利可图部分读书人的思想还是能转变过来的。

崇祯十六年的七月,当远在台湾的义勇军还在和荷兰人浴血奋战时。云山学院也象是个战场般热闹非凡。除了那些一心想考取功名的书生。几乎所有的云山学院大、中学部的学生们都在讨论着这场战役。一时间,学院的教室里、操场上、花园中充斥着那些未来诸葛亮们的言论。前方的每一次胜利都会极大的鼓舞着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们。台湾战役的完全胜利更是将这股风气推向了极点。不少学生都踊跃的报名参军。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义勇军给婉言谢绝了。就是这样能参加义勇军仍是现在学生们的最大心愿。

虽然有不少的老师觉得学生们将精力过多的放在对战事的关心上会影响学业。不过作为云山学院的校长陈子壮对这一现象并不反感。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要不影响学业学生能有这样的觉悟那也是件好事。于是在陈子壮的默认下各种学生组织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他们发表演讲、做自己的小报纸。宣扬新的理论和科学知识。也就在这一时期以陈子壮为代表的“南学”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拥护。当然复兴党的铁血言论在这些学生的眼里也是能够一扫当时社会沉疴积瘘的“良药”。所以虽然孙露没有特意的组织过但不少的社团仍都以复兴党的后备队自居。

这天,同往常一样杨绍清上完了自己的地理课。整理完课本的他信步向另一幢教学楼走去。现在的杨绍清不但是云山学院中学部的地理老师。同时他也是大学部的一名学生学习天文、格物、数学等他感兴趣的科目。由于目前大明懂这些的学者并不多。所以大学部的不少教师都是西洋来的学者或传教士。不过去年从桐城来的方先生却是少数几个中国教师中对于格物最有研究的一位。

杨绍清所说的这位方先生名叫方以智。字密之,号浮山愚者,安徽桐城人。官拜翰林院检讨。有趣的是他反对宋明理学,也不满意西方传来的基督教神学。自然科学上,他倡导“质测之学”,重视观测和实验,并接触过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当孙露看了他所著的《物理小识》时不禁大为感叹。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自然科学著作,共分天、历、风雷雨晹、地、占候、人身、医药、饮食、衣服、金石、器用、草木、鸟兽、鬼神方术和异事等15类﹐记录了包括天文、历算、物理、矿物、植物、动物、医药等方面的知识近1000条。但也含有一些迷信荒诞的内容。不过这在孙露看来已经算很了不起了。由于党争问题方以智被贬出京。孙露当然是想方设法的要把这位天才给挖过来。为此她还请陈子壮出面写信邀请方以智来广东。不过最后让方以智动心来云山学院的并不是什么高薪和虚名。而是云山学院中学部的一本课本。上面的理论让他激动不已。上面的格物原理没有象以往红毛传教士所传授的那样带有宗教色彩。而是建立在严谨的实验基础上的。

当然方以智在许多方面对于格物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迷信方面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杨绍清总是喜欢同这个老先生争论不休。每次杨绍清都会搬出教学课本以及实验结果来说服这个比自己大20多岁的老学究。这也是云山学院的一大特色。虽然孙露带来了几百年后的科学知识。但孙露仍要求学院的师生用实践来证明这些理论。她并不想让科学因她的到来而染上神秘的色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这是作为副院长的孙露经常说的一句话。同时也成了云山学院的校训之一。

就在杨绍清想着前些日子同方先生讨论的关于光学的问题时。从不远处传来了一片呐喊声。只听有一位女子正铿锵有力的说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杨绍清不用看都知道那是学院的学生又在发表演讲了。虽然不想有些教师极力反感学生的这些活动。但就杨绍清看来认真的学习和研究学问还是要比在空地上发表演讲务实得多。

可原本不想凑这个热闹的杨绍清忽然发现这个演讲女生的声音很是耳熟。于是他也好奇的挤进了人群。不过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只见自己的妹妹杨绯儿站在台上正挥舞着拳头兴奋的发表着自己的演说。而一旁围着大量的学生。不时的就有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杨绍清真是哭笑不得了。

原来杨绯儿过了今年就17岁了。按照他们父亲杨开泰的打算杨绯儿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