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壳懊骶�惺裁炊�猜穑俊�

“回辅政王,据悉左良玉已经过了九江了。不日便会和南京火并。”巩阿岱指着九江道。

“我是问你那支叫义勇军的明军情况。没问你左良玉那些废物的事。”多尔衮面色不善道。对于左良玉的南下多尔衮很不是滋味。原本以为靠着那个计划可以把南明搞个天翻地覆,自相残杀。可没想到还是杀出了这么一匹黑马。

“是,是。”巩阿岱连忙附和道。这次两黄旗损失惨重几乎已经被打惨了。身为两黄旗大臣的巩阿岱现在说话都有些中气不足了。只见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红点道:“如今襄樊的义勇军三路并进分别朝河南和安徽挺进。按照探子的探察结合勒克德浑将军的讲述。我们现在可以肯定的是明军襄樊总兵张家玉亲率一路从汝南东进许昌。另有两路从郾城出发分别朝淮南和毫州进发。据悉离我们最近的一路是义勇军第六师。其统帅好象叫李耀斗。”

多尔衮边听边点着头。看来巩阿岱的功课做得不错连对方统帅的名字都搞到了。不过他还是回头向洪承畴问道:“洪大人,这师是什么意思啊?本王记得明朝的军制里好象没有师。”

“回辅政王,明朝确实没这种说法。不过据说那义勇军原是广东的民团。民团并不是正规的官军。”洪承畴解释道。原本洪承畴已经不再过问军事了。但这次清军遭受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所以多尔衮又启用了洪承畴这个前明将。想在军事上来个以汉制汉。

“民团?这个民团的规模未必也大了些吧。”多尔衮问道:“那你们知道这一个师有多少人吗?”

“回辅政王,听从徐州逃回来的人报告说对方的一个师约莫一万人左右。不过义勇军具体的人数臣还不清楚。”巩阿岱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恩,本王听说这个义勇军的统帅是个叫孙露的女子。好象身兼襄樊总督和广东总兵两职。四川有个秦良玉,广东有个孙露。你们汉人很喜欢让女子带兵嘛。”多尔衮以嘲弄的口吻说道。

对于多尔衮带刺的话语洪承畴只好苦笑着解释道:“那都是边庭的事。明朝西南边境番族较多。因此也有不少番族的女将军和女土司。那秦良玉和以前的冼夫人均不是汉家女子。那孙露是从岭南来的。想必也是这种情况。”

多尔衮努了努嘴他对孙露是不是汉人不敢兴趣。他想知道的是如何解决这个麻烦的女人。“巩阿岱,知道那孙露的人马在那里吗?”

“回辅政王,据悉孙露的人马在攻克徐州后又集结了起来已经南下。不过具体位置不清楚。”巩阿岱回道。

“恩,现在还没有豫亲王的消息吗?”多尔衮盯着地图问道。

“回辅政王,还没和豫亲王联系上。”巩阿岱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在他看来现在的多铎已经凶多吉少了。

看着多尔衮紧锁着眉头洪承畴微微一笑道:“辅政王不必担心,依臣看豫亲王部现在应无大碍。”

“哦?何以见得?”多尔衮连忙问道。

“辅政王,义勇军若是真想北上取开封。那就该西取洛阳,东取汝南。形成东西并进之势力。可是现在他们的主攻方向是朝东。刚才镇国将军也说了孙露部在占领徐州后又南下了。义勇军这么劳师动众看来对身后还是很有顾及的。在臣看来他们顾及的正是豫亲王部。所以说豫亲王还没出事。”洪承畴解释道。

“如此说来对方难道是想包围豫亲王!如今的豫亲王可是无粮无援啊。这难道还不够危险吗!”多尔衮反问道。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

“辅政王多虑了。所谓的包围其实并没地图上看着那么严实。姑且不论义勇军现在行军速度如何。光是河南和安徽多变的地形和河道就足以将这三路义勇军分割开了。因此对方的部署看似气势汹汹。其实是漏洞百出。说实话那女人的招数并不高明。她胜在一个‘奇’字。”洪承畴侃侃而谈道。

“奇?”众位满族将领将目光聚集到了洪承畴身上。一瞬间他们发现这个曾经的手下败将其实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是的,就是‘奇’。出奇制胜。这次我大清兵分四路南下。其实是犯了分兵大忌。”说到这里洪承畴偷偷的瞄了多尔衮一眼。见这个战略的始作俑者并没表现出不满。于是他壮着胆子继续说道:“我大清之所以能纵横中原靠的就是骑兵。骑兵优点就是机动力强能长途奔袭。这在平原和草原是很占优势的。可是如今我们的战场是在淮南。那里河道纵横。我军又不善长水师。因此很容易就会被分割开。而义勇军正是凭借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对我军进行逐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