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部分 (第1/4页)

“哦?五面堡?”多尔衮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图纸上的堡垒。对于揆一提出的军队编制多尔衮并没多大的兴趣。毕竟比起明军来自己的火器太少了一些。放弃八旗擅长的骑兵,改用自己不熟悉的火器同一支以火器见长的军队硬拼不是上策。不过现在揆一提出的五面堡倒是引起了多尔衮的兴趣。于是他回头向谭泰问道:“谭泰,祁充格,说说你的看法吧。”

“回王上,奴才以为这五面堡可用于中原各大重镇。虽然不一定能长时间抵御明军的炮火。但我军可以借助这些重镇牵制明军主力。再以骑兵袭击明军的后勤或脆弱之处。迫使其首尾不能相顾。从历次战斗看来明军的战斗力虽强但还是以步兵为主。其运动速度慢,且对火炮的依赖很大。以快打慢,集中兵力攻其软肋才能发挥我八旗骑兵的威力。”谭泰恭敬的回答道。如今在多尔衮的身边除了范文程外,谭泰便是多尔衮另一个重要幕僚。身为两黄旗大臣的谭泰是少数几个精通满汉文学的满洲贵族。

“是的,王上。奴才也认为为此举能加强山东一线的防御。当年朱元璋先攻山东,由山东包卷河南,取河南之后,再才北上攻取大都,驱逐蒙古势力,统一天下。因此不可不防啊。”底下的祁充格补充道。祁充格出身乌苏氏,最初被努尔哈赤选令掌书记。后上疏建议请立六部。谭泰、祁充格还有史院大学士刚林组成了多尔衮满州幕僚的铁三角。他们同汉臣一样娴习文史却比汉臣更让多尔衮放心。

多尔衮听罢将目光又移到了地图上。确实朱元璋开创了由东南统一天下的先例。如今河南的形势极不稳定。中原一战在所难免。清军的兵力有限如何抓住明军的动向给于其重创才是他和他的幕僚们处心积虑的所要考虑的事。

一旁的揆一也好奇的打量了一番地图。东方人的地图还真是简陋。海岸线竟然只是简单的线条。基本的海湾、海港、岛屿都没被反映出来。于是他纳闷的指着地图向多尔衮问道:“王上,你们所说的山东靠近海洋,有漫长的海岸线吧?”

多尔衮看了一眼揆一点头道:“不错,山东靠海沿海有安东卫、灵山卫、威海卫、登州府、莱州府等等众多港口。怎么揆一将军有什么不对吗?”

揆一侧着头仔细的看了一下地图回道:“王上,看来你们的麻烦大了。明军的舰队可以突袭海岸线上任何一个港口。还可以让军队直接登陆天津。”

“登陆天津?”多尔衮的眉头不由的皱了起来。他还从未听说过这样的打法呢。

“是的,就是用船将军队运到一处港口。占领那个港口后再将军队运上岸。这样明军就可以绕过你们在黄河的防线直接进攻这里了。当年在台湾明军的舰队就曾经在鹿耳门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登陆战。”揆一说罢指向了地图上标着的天津卫。欧洲历史上在地中海上发生过多次登陆战对此揆一当然不会陌生。

“你是说明军有能力直接进攻天津卫!”多尔衮这次的眼睛就瞪得更大了。如果真象揆一所说那么京城岂不是危矣。他连忙问道:“那么你说他们可以登陆多少人马?”

“这个?一次最多登陆几千人。先头部队占领港口后后续的部队才能继续登陆。大清没有海军要想防范明军登陆只有加强港口的防御修筑工事和炮台。”揆一想了一下建议道。

多尔衮回头扫视了一下其他人。发现他们大多莫不做声。也难怪擅长在陆地上作战的清军哪儿懂这些东西。看来有这么一个红毛鬼在旁提点确实不错。心里这么想着的多尔衮于是向揆一问道:“揆一将军,如此看来全都要仰仗那批东西了。”

“摄政王殿下放心。我们荷兰人作生意讲信用。您要的东西很快就会到的。”揆一恭敬的行礼道。

*******************************************************************************

夜已深,海湾里一片风平浪静。黑暗中海滩上忽然冒出了几个人影。只见他们迅速在海滩上点起了篝火并挥舞起了火把。不会儿在海的深处也若隐若现的出现了点点火光。一个身着皂衣男子见罢连忙跑到一旁向一个面色冷峻的将领报告道:“将军,船到了。”

“恩,准备卸货。”那将领点了一下头示意道。

“喳。”皂衣男子领命后匆匆向沙滩上跑去。于是沙滩上的身着勇服的兵丁们立刻忙碌了起来。那将领则冷冷的看着这一切。此人便是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这次他受命在此接收朝廷从荷兰人那里购买的二船军火。其中包括5000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