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部分 (第1/4页)

疾首的教训道。

“父亲,此言差矣。其实我中华百代皆行秦政制。所谓的‘德治’,也不过是‘儒表法里’而已。不同的是暴君对百姓施以‘法’,对权贵施以‘仁’。我们现在是要向权贵官吏施以‘法’,对百姓施以‘仁’。”越说越激动的夏完淳忍不住起身对着自己的父亲一个抱拳请求道:“父亲身为司法院的御史,理应代表朝廷以国法监督百官。既然父亲的身体已无大碍,还请父亲早日回京复职吧。”

“淳儿,你这是在教训为父吗?”夏允彝冷冷地反问道。

“孩儿不敢,孩儿只是觉得父亲向来注重民生社稷,就算在家养病亦不忘关心乡里新出现的政令。孩儿这几日见父亲精神爽朗,故觉得父亲已经痊愈了。”夏完淳连忙低下头告罪道。

“哼,为父是因为待在松江老家闻着这山野之气才会神清气爽。若是回到京城闻到那污浊之气,那为父的老毛病就又该犯了。”夏允彝阴阳怪气的说道。

“可是,父亲……”

“好了,淳儿,你就别再多说了。你是不能说服为父的。”夏允彝斩钉截铁的打断了夏完淳话语道:“为父并不阻止你上沙场杀敌。但有几句话淳儿你还是该听听为父的。这第一,淳儿你从军归从军,可千万别在军中结党营私。特别是别去学人家参加什么复兴党。第二,无论你是从军还是从政,都不能忘了根本。淳儿你要明白谁才是这天下的主子。要记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

“父亲,你这么说是在怪首相大人结党营私。可父亲以前也不是与同邑的陈子龙老师、徐孚远、王光承等叔伯成立几社,同江南儒林的复社相应和吗。东林党的历史远比复兴党悠久,亦经常进行集会、评议国政。父亲以前就同孩儿说过,小人以党朋的罪名陷害君子。难道父亲忘了以前对孩儿的教导。还是触及到了父亲的利益,这结党就同营私扯上关系了。”夏完淳不服气的反驳道。其实夏完淳早在一年前就已经加入复兴党了,只是碍于父亲的感受,所以他一直以来都未曾表明过身份。但此刻听自己的父亲这么一说,年轻气盛的夏完淳说话的分量亦开始重了起来。

“混帐!你这是同父亲说话的态度吗!你,你,你这逆子难道非要气死为父才甘心吗!”气急败坏的夏允彝一拍桌子大声骂道。面对桀骜不逊的儿子夏允彝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无力。儿子的年纪毕竟还小,对于政治的险恶还没有半点的准备。他只知道热血、激昂、爱国等等激动人心的词汇。却不知道隐藏在这些词汇背后阴暗龌龊的交易。夏允彝不想看着儿子走上“歧途”。更不愿意看到儿子被人利用。现在的夏允彝很后悔,早知如此当初自己就该极力阻止他参军才对,也省得自己现在这样苦口婆心。

“父亲息怒,孩儿并不是想顶撞父亲。孩儿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此时的夏完淳同样也觉得自己同父亲是在鸡同鸭讲。无论自己怎样例举实例,摆清道理,父亲却依然固执己见。当年哪个以天下为己任的父亲怎么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了呢。夏完淳百思不得其解。

“就是论事?你个小毛孩懂什么!你以为朝廷的事是你们这些小孩子在玩过家家吗。以为从了军,见了些世面,学了些邪门歪道就熟知朝政了?如此自以为是,到时候被人当枪使了,自己都还不觉得呢!”再也压制不住心中不安的夏允彝终于把话挑明了道:“淳儿,你要知道,君就是君,臣就是臣。臣子或许能一时只手遮天,但她毕竟是个臣子。名不正言不顺,早晚会被天下人所唾弃。现今的皇上英明神武,是不会一直被权臣把持朝政下去的。而宫里的兰妃现在也已经有了皇上的骨肉,也就是未来大明的太子。等到天下统一,皇子诞生,这天自然就会变了。淳儿啊,你要明白为父的苦心,明白为父的立场。”

“这么说父亲的立场就是站在皇上一边咯。等待着我们浴血沙场收复北方后,再来一个总清算。就象历史上历朝开国皇帝杀戮开国功臣一般,不是吗?鸟尽弓藏的,还真是令人心寒呢!为朝廷,为国家,为百姓做了那么多,最后还要被人这么算计。”夏完淳突然冷笑着说道。

“淳儿你,胡说什么呢!?”被说中心事的夏允彝瞪大着眼睛,心虚的喝道。

“不,父亲,我没胡说。说实话,父亲今天的话语还真是让孩儿失望呢。如今从贩夫走卒到三教九流,只要是我大明的百姓无不关心着北伐大业,均期盼着国家早日的统一。可父亲你们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算计着首相大人他们。等待着军队收复北方失地后,再用阴谋诡计夺取权利。”夏完淳以嘲弄的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