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 (第1/4页)

沉默了半晌的孙露并没有理会,只是转身离开的此处令人压抑的地方。当她转身离开之时,恍惚间一阵早春的清风悠然地从她的脸庞滑过。空气间已再无血腥的气息,只有那丝丝的暖意带来了春的气息。孙露不禁伸出了手掌让阵阵清风从指间流逝而过。似乎是想让风带走她指间的血腥气。

第二十一节 山海关

当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抚过江南大地的同时,远在东北的辽东湾亦沐浴在了融融春意之中。南来的暖风徐徐地掠过燕山山脉,吹动了黄得功帽沿上的一羽雉翎。眼前令人怀念的景色,以及那带有熟识气味的山地野风,无不勾起了这个东北汉子内心深处的点点回忆。这一刻黄得功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冬天。仿佛又看见了那个杀敌而归,将赏银交给母亲的十二岁少年。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桀骜不逊的少年如今已经长成了虬髯大汉。但这山依旧,这水依旧,这关也依旧。从内陆高原绵延不断的万里长城在这里与大海交汇。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碧海金沙,天开海岳。却见黄得功饶有兴趣的看着兴致昂然的阎应元等人说道:“阎参谋长今日兴致很高嘛。你与李师长他们都是南方人,想必这还是头一次见到山海关吧。”

“是啊,早在江南之时就常听人讲起这天下第一关的雄壮。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阎应元赞不绝口的说道:“不过军长乃是辽东人士想必对此早已熟悉。倒是我等大惊小怪让军长见笑了。”

“那里,我虽出入山海关多次。但每一次见到它依旧会被它那傲人的气势所感染。这里无愧为京师的屏翰、辽左的咽喉啊。”黄得功说罢便指着远处的雄关,感触颇深的说道:“你们瞧,这山海城虽然不大,却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由于其左右都有长城相连接,尽头处又一直通向大海,因此很难单从一个方向上将其包围。鞑子历次入侵山东一带多是从山海关以西绕道出入关。却从未敢动山海一根毫毛,便是这个道理啊。”

“恩,军长说得是。所以说当年李闯率数十万大军想单从西面破山海关,实在是毫无计虑的卤莽举动。当然从北京方向进攻,想要包围山海城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从天津派大军乘船渡海,从东面配合西面的大军一同包围山海城。但李闯哪儿养得起那么多船支渡海哦。”深受感染的阎应元,也忍不住跟着分析起了攻占山海关的种种方案来。

“非但李闯养不起,就连拥有辽东水师的鞑子也没这能耐渡海包围山海关。唯一能如此漂亮地渡海作战的只有咱们大明的舰队。如今关内关外均已是大明的天下。任山海关如何险峻,都已失去了意义。我等今日能兵不血刃地收回这座雄关,说起来也都是托孙首相的福。若不是孙首相她打造了一支海上雄师,我等也不可能完成如此艺高胆大的登陆战计划。”黄得功自豪的说道。想到今日收复山海之后,雄关变通途,关内关外从此为一家。一种极其自豪的荣誉感顿时溢满了他与众将领的心头。

“是啊,没有孙首相就没有大明的今天。可是就有那么一帮忘恩负义之辈竟然在背后暗算首相大人!要不是有军令在身,我还真想随孙首相一同回南京好好教训那帮王八蛋呢!”一想到这次的南京事件,李耀斗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众人被李耀斗这么一提醒,不由也都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眼看着满清已被剿灭,故都也被收复,天下即将太平之际,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这让大多数明军将士们都很难接受。虽说身处辽东的第四军团并不能象第一、第二军团那般身临其境。而南京与辽东间的通信往来也不算通畅。但第四军团高级将领们的消息却依旧灵通得很。不过作为明军五大军团中唯一一个四镇出身的军团长,黄得功对南京发生的事有着他自己的一番打算。他心里清楚得很,自己并不是孙露的嫡系。这次南京的事情则让他的处境变得更为微妙起来。不可否认,之前隆武帝派人联系过他。而皇帝给予的条件诱惑也不小,但黄得功更有自知之明。他手底下的师团大多是孙露的嫡系人马。而旅顺、营口、威海等众多港口也均为海军所控制。这次南京事情闹得如此之大,作为孙露嫡系的第二舰队却始终只在渤海湾游荡。这种种迹象都在提醒着黄得功,他没有这个本钱去参加这次疯狂的赌博。所以在隆武帝驾崩之后,他便打定了主意。无论这次南京发生什么样的变故,自己都不去趟混水。他所要做的就是收复山海关,整理辽东军务,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一个军人来说或许是这种状态下最明智的选择了。

想到这儿的黄得功努了努嘴便将话题扯开道:“首相大人英明神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