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部分 (第1/4页)

不过比起茶市堆积的大量茶叶来,此刻茶市中央的两处庙堂却更能吸引木罗桑的眼球。他从周围的茶商口中打听到,原来那两座建筑物便汉人商会在大理城内临时开设的交易所与银行。其实木罗桑早就听人提起过汉人在雅安所设的交易所与银行,也对这些新奇的事物颇感兴趣。不过他只知道交易所与银行是汉人朝廷为方便商人做生意设立的特殊衙门。至于这两个机构究竟有什么样的具体作用,木罗桑的脑中却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于是好奇心旺盛的他丝毫不顾身后阿崩代等人的招呼,奋力挤进了汹涌的人群之中。

在一所略显破旧的庙堂里一面空白的粉墙上密密麻麻地挂着一块块标着价格与货号的木牌。并不时的有人在那里用多种语言进行着竞价。粉墙的一旁还挂着较大的木牌,上面赫然写着官价二字。木罗桑这才发现墙上其他的价钱虽然有高有低,却始终都是围绕着这个官价的上下浮动的。而在大堂的另一边另设有两个厅堂,立有“茶券房”字样的厅堂正在向人发放一种叫茶券的纸条,而在立有“帐合房”厅堂内,人们似乎正在用这些茶券进行着交易。象是有些明白了的木罗桑很快又被一旁的另一间房舍所吸引主了。比起那人潮汹涌的交易所来,眼前的银行明显肃静了许多。门口不但有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就连进出房舍的人员一眼望去也不像是什么泛泛之辈。他发现这些商人们往往是将零碎的细银在银行里兑换成一卷卷银圆。当然木罗桑也不是没见过从汉地传来的中华银圆。不过比起中原来滇西藏南地区银圆流通确实稀少了一些。如果说银圆对木罗桑来说还算是熟悉的话,那么那些商人从银行中取出的纸券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彻底新奇的东西了。

“这位大哥你手中拿的那是什么东西啊?”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木罗桑拉住了一个年轻的商贩好奇的问道。

那人瞅了木罗桑一样后,觉得他还算是面善便爽快的回答:“哦,这个啊。这是银票。”

“银票?银票是干什么用的?”木罗桑侧着脑袋上下大量了一番那人手中那张薄薄的纸张后好奇的问道。

“银票可以当钱使啊。就像是我在这里的银行存进了一百银圆,银行给了我这张银票作为凭证。只要拿着这张银票便可以在任何一家银行提取那一百银圆了。”那人一边说着一边小心翼翼的将银票收进了怀里。因为他觉那番人总在盯着自己的银票看。

“你是说这薄薄的一张纸竟值一百银圆?!那要是另一家银行赖帐怎么办啊?”木罗桑不敢相信的问道。

那人听木罗桑这么一问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却见他指着银行门口的匾额,傲然的说道:“看见了吗。这是香江银行,它的大东家可是当今的女皇陛下。女皇陛下会赖帐吗?朝廷会赖帐吗?”那人说到这儿发现木罗桑正望着眼前的匾额发愣。心想这番儿该不会是不识汉字吧。那自己说了也是白说。不想再被纠缠下去的那人,丢下了一句“不信,你试试去。”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过了约莫有半柱香的时辰,阿崩代终于在银行门口找到了自己的少东家。不过此时他的少东家正拿着一张花花绿绿的纸张,对着他激动的说道:“阿崩代,瞧,我刚才用一百八十两银子在里头兑换了一张二百银圆的银票。”

“什么!少东家,你用一百八十两银子换了这么一张薄纸?”阿崩代瞪大着眼睛惊愕道:“少东家你没事吧。是不是有人给你下迷药了啊。”

“阿崩代,我很好,也没给人下迷药。用这银票我能从雅安的银行里把钱再取回来呢。”木罗桑得意的说道。

“取回钱?就凭这张纸?”阿崩代半信半疑的问道。

“是啊。汉人做大笔买卖时都是用银票的。你想如果有一千两银子要从大理运去雅安这一路上要有多危险啊。而如今只要用这么一张薄薄的银票便能让重达千两白银往来与险山恶水之间。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啊。想出银票这东西的人一定是个聪明人。只可惜,这银行现在只有雅安、康定、大理等地才有。若是什么时候我们三江也能有银行那就方便多了。”木罗桑向往着说道。

“好了,少东家,先别管咱们三江有没有银行。眼前倒是有不少人要咱们给他们运货呢。这次咱们可真能好好赚上他一票了呢!”阿崩代可不管什么银票银行的。在他看来完成眼前的生意才是头等的大事。

正如茶市上的交易所与银行深深吸引住了木罗桑,木家的马帮出现在茶市时,更是在第一时刻便同样吸引了周围的众多茶商。由于战乱与重税,这些年走滇藏道的马帮本就不多。这次中军攻打大理更是让周围的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