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部分 (第1/4页)

吓了一跳。但见杨绍清与孔代有说有笑之后,众人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当然刚才惠更斯对投石党的介绍让顾炎武对眼前的这群人“乱臣贼子”并没什么好感。但不可否认孔代亲王不凡的气质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么一个王爷,为什么要造反呢?觉得难以理解的顾炎武不由向一旁的惠更斯询问道:“惠更斯教授,您说那人真是法国的亲王吗?”

“那还有假,这气魄,这风度,只有大孔代亲王才会拥有。别看他才三十二岁,他可是欧洲少有的名将。1643西班牙军队入侵法属佛兰德尔,还一度兵临巴黎城下。那时5岁的路易十四刚刚登基,法军数量又居于劣势。就是这位当时才21岁的孔代亲王亲自率领骑兵向当时一路高歌的西班牙步兵发起进攻。他以疾风般的速度和冲力,击溃了西班牙步兵密集的队形。在法国军队获胜后,他还立即制止了屠杀。据说西班牙军队的官兵纷纷扑倒在青年王侯的膝下,寻求庇护,以免死于胜利的法国士兵的狂怒之下。要知道一百年以来,法国军队还从来没有打过这样漂亮的胜仗呢。”虽然惠更斯不是法国人,但他还是眉飞色舞着历数起了孔代之前的骄人战绩来。毕竟有关英雄的传奇故事,又有谁不喜欢呢。况且孔代还是一个极富骑士精神的年轻贵族。

“这么说来,这位孔代亲王是挟功自傲,不满屈膝于幼主之下咯?”顾炎武若有所思的问道。

“怎么会呢!如果孔代亲王有这种想法的话。他早就可以这么做了。孔代家族可是波旁王室的一个旁支。他的父亲老孔代亲王在世时还是路易十四王朝的王国总监。可就算是这样,当年投石党第一起义时,孔代亲王还是站在国王这一边,领兵镇压了投石党。”惠更斯提高了嗓门摇头道。

“那他为什么现在又做了投石党的领袖呢?”顾炎武冷哼着反问道。

“那是因为法国首相马萨林为了得到丰厚的年金和预想中的高卢总主教的高位,出卖了法兰西,以国王的名义将法兰西献给了教皇。现在教皇自命为路易十四的监护人,依照西班牙的模式将法兰西划分为若干个教省。”惠更斯解释道。

“这么说,那个叫马萨林的首相,是个卖国贼咯。”顾炎武恍然大悟道。

“这只是其中一条。最只要的是马萨林不断增加税赋,却拒绝召开三级会议。因此,法国外省贵族才会和巴黎市民一起发动了这一次的起义。”博雷利接着补充道。

“三级会议?那是议会吗?法国人是因为首相解散了议会,才起兵的吗?”顾炎武一个劲的追问道。

“法国的三级会议不是议会,而是等级代表会议。它在中世纪时就有了。参加者有僧侣、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一直没开口的玻意耳突然插嘴解释道。

“所以说那是为了自由,为了国家。”一旁的博雷利跟着接口道。

自由?又是自由!顾炎武自从到了欧洲后,发现听到最多的就是“自由”这个词。威尼斯人以“自由”为座右铭,建立起了没有君主却又政通人和的共和国。荷兰人唯利是图,只求私利,不顾社稷,是为了享受“自由”。英国人为了得到“自由”砍了自己君主的脑袋。现在一个勇猛善战,血统高贵的亲王同样为了“自由”,要与自己发誓效忠的君王兵戎相见。而在中国人们往往会为了“大义”推翻旧王朝,或是与恶势力作斗争。可经过“庚寅事变”后,顾炎武对所谓的“大义”已经失去了信心。在他看来无论是朱明王朝,还是孙氏王朝都只是在玩弄“大义”罢了。最后的结局还不是成王百寇。那么在欧洲政治哲学中占有至高无上地位的“自由”又是什么呢?“自由”又是否能代替早已变质的“大义”,成为激荡浊流了一股清泉?这样一些问题就像乱麻一般紧紧缠绕在了顾炎武的心头。

48 窥华军孔代大开眼 闻事迹众使哀圣女

一连数天悄然随行的中国使团,都像这般成了孔代军团上下茶余饭后的头号谈资。向来喜好浪漫的法国人竭尽夸张地形容着到访的东方客人。而面对底下士兵和下级军官们乐此不疲的谈论,军团上层的指挥官们则抱着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不加干涉。原来,孔代军团先前在巴黎城外与两支王军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交锋。最初,孔代军团以其一贯的速度和主动性先行击溃了其中一支王军。可当他们挟胜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