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 (第1/4页)

日常政务与财政收入,更与当地缙绅财阀的纳税额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牵涉广泛,国会对朝廷财政预算的重视程度远高于首相的人选问题。因而内阁要像组新内阁那样,在通过朝廷财政预算的问题上,与国会做到相至如宾、风平浪静可就颇为困难了。

对于这一点,孙露并不为内阁担忧什么。历来政府都是博弈中的天然强势体,并根据其意志和需要支配博弈过程的走向。因此就算拥有国会这个平台处于弱势的民众也很难就此占据优势。更何况国会本身还会受大财阀大缙绅之类势力的左右。一想到这儿,孙露便不无担忧地开口嘱咐道:“朕希望诸位卿家在关注国家整体规划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民生的倾听。赴京的国会议员来自帝国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代表着地方上百姓的民意。特别是那些偏远的省份,不能因为那里的议员不善宣传,朝廷就忽视这些声音。否则国会将失去其应有的意义。”

116乔议员感叹新预算 王公子探听新内阁

现实正如孙露在大殿上担忧的那样,虽然来自全国各地的国会议员均已齐聚帝都。但在大多数百姓眼中,那些来自帝国偏远省份的国会议员远没有沿海富裕省份的国会议员来得抢眼。凭借着雄厚的财力,富裕省份的国会议员往往能轻而易举的在舆论宣传中占据主导优势。当报纸在醒目处大肆鼓吹那些出自富裕省份的议题,有谁还会去在乎来自偏远省份的声音呢。然而在财力声势上的劣势,并没有就此打垮那些来自弱势省份国会议员。或许当他们背起包袱远赴南京之时,就早已做好面对如此困境的准备。毕竟自己的身上背负着家乡父老的嘱托,无论如何都不能白来一次京城。

此时此刻,在南京城内的山西会馆之中,乔承云便抱着这样的想法正与其他二十多名山西议员商讨如何在即将召开的国会上递交自己的议案。虽然相比其他北方省份山西省还算是个有些实力的省份,可一到京城与那些富得流油的东南沿海省府比起来,立刻就矮了半截。数日以来别说是有关山西的议案了,就连整个山西议员团都显得默默无闻。眼看着东南诸省的议员团在城内城外活跃异常。对于头一次参加国会的山西议员们来说,他们所要承受的相应的心理压力是不言而喻的。而此刻的一个消息却让在场的山西议员彻底陷入了黯然的情绪之中。

“严员外,这么说来,朝廷现在已然订立好了新一轮的五年计划,各省未来五年的上供份额也已内定好了咯。”书房内乔承云率先打破了沉寂道。

“嗯,根据从大内传出的消息来看确实如此。据说陈首相在前几天已经将相关的折子递呈给了女皇御览。若是这样的话,山西按照内阁拟定的财政预算在之后的五年内,平均每年需向朝廷缴纳的上供份额将达到三成。”姓严的议员点头承认道。言辞之间他那苍老脸庞上的皱纹在不经意间也变得更深起来。

“严员外,你说陈首相已经把相关的折子上表了皇上。这…这事岂不是木已成舟了吗。”

“是啊,皇上都已经看过折子。那还有什么好争论的。”

“天啊,三成。这也太高了一些吧!”

听那严员外这么一说在场的议员当即便跟着沮丧地你一言我一语起来。在他们看来五年计划和财政预算一旦经过御览,那便是敲定了的事情。就算日后需要递交国会审核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而已,一切均已无机会改变了。眼见众人失望的表情,乔承云似乎还不肯就此放弃,却听他紧跟着追问道:“严员外,你可知女皇陛下对内阁递交的折子有何反应吗?”

“乔庄主,老夫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相关的消息也不过是从外头打听来的。又怎能得知当今圣上的真正圣意呢。”严员外苦笑着摇头道。需知为了得到这个消息山西会馆可没有少破财。可谁知最后得到的竟会是这样一个消息。早知如此,那还不如不打听。那样的话,至少整个议员团还能保有一点士气。

“这就对了。既然吾等尚且不知陛下的圣意思。又怎能就此轻言放弃。毕竟朝廷的财政预算只有在通过国会的审核之后才可以实施。”乔承云连忙向在场的众人打气道。

“乔庄主,话是这么说。可定规矩的终归是朝廷。再之前的三届国会有哪儿一次否定过内阁提出的财政预算?”一个山西议员不已为意的说道。而事实也正如他所言,中原之前虽然已经召开过了三次国会,但几乎每一次都是全票通过内阁所提交的议案的。这其中即有当时全国上下同心共御外敌的原因,同时也是出于国会对内阁在心理上的劣势。毕竟在许多议员的眼中父母官终究是父母官。更不用说是身处朝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