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 (第1/4页)

不会再给英镑问鼎世界的机会。

不过一想英国,女皇还是会下意识地警惕起来。却见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后,便开口向陈家明询问道:“卿家的意思朕明白了。如果真能做到这点的话,朕敢保证不用出兵我中华已控制了大半个世界。可也正因为如此其他国家是不会轻易束手就擒的。据朕所知英国在这方面就十分敏感,而其在金融方面更是经验丰富。卿家若想达成以上设想,恐怕头一要对付的就那帮红毛夷吧。

“回陛下,英国固然是欧洲的一大强国,但其国力终究是不能与我中华相提并论的。而此次的英荷战争也正好给了帝国染指欧洲的大好时机。”陈家明自信的说道。

“恩,看卿家如此胸有成竹的模样,想必这些对卿家来说已不是脑中的设想,而是付诸现实的行动吧。”孙露微笑着说道。关于陈家明这前些日子以来与荷兰人的密切接触,她也是多有耳闻了。甚至还有一些大臣曾要求她注意这位南洋总督的动态。但此刻看来,信任一词有时候对君臣来说真的很重要。

或许是感受到了女皇对自己的信任,陈家明跟着便知无不言的说道:“陛下过奖了,臣只是不想放过任何可以为帝国谋利的机会罢了。当然帝国要想统领世界币制。首先就要进一步完善本土的金融体系。虽然陛下之前已经扶植了香江银行和扬子银行。但臣以为光有这两家银行是远远不够的。我中华地域辽阔非英、荷等小过可以比拟,东、西、南、北的情况各不相同。就算香江银行和扬子银行,在帝国的各个地区都设有分行,也难以顾及到地域上的差距。更何况此两家银行均是财阀控制的私人银行,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会以私利为重。因此臣认为帝国应该像划分军事战区那样根据地域划分经济区。在每一块经济区由当地财阀出资筹建地方银行,但地方银行无权发行货币。另在京师设立中央银行,负责发行货币、代理国库、调节金融市场。当地方银行现金周转不灵时,可向中央银行请求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此外,臣以为中央银行有别于普通的私人银行,应受帝国财政部长的监督,其对货币的铸造、发行、调节也需上报朝廷。”

陈家明的这番话语无疑又是给了孙露一个大大的意外。中央银行的想法孙露确实也曾有过,但是介于对这时代通讯等问题的顾虑,她一直都没有付诸实施过。却不想陈家明却早她一步提出了这样的概念。

“陛下您多虑了,莫说是现在的银行,就是以前的钱庄还不是分号遍天下。陛下放心,只要地方银行成立,人们就自会有管理的方法。臣倒是认为此计划的头号问题不是通讯管理不便,而是我朝目前所使用的银本位制。于银矿的分布广,开采成本低,这些年的产量可谓是与日俱增。况且这些银矿十有八九都是掌握在欧洲人手中的。因此白银在世界市场的价格一直都很不稳定。因此帝国不能再将自己的币制建立在如此不稳定的金属之上了。”陈家明说到这里突然停顿了一下,继而加重了语气向女皇强调道:“陛下,帝国需要一种更稀有、更贵重的金属作为本位货币,来与帝国的信誉相匹配!”

138受重托郑森押黄金 苦守关完淳终升迁

毫无疑问陈家明口中的贵中金属正是黄金。自有人类历史记载起,黄金就以其无与伦比的魅力吸引着人类。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是在富产黄金的地方,只要有货币,那就必然是黄金!为了寻求这夺人耀眼的光芒,欧洲人开启了大行时代,不断航行去寻找那传说中的“黄金之国”。然而一直以来都被欧洲探险家视做“黄金之国”之一的中国,实质上却是一个“贫金国”。中国古籍中的“金”往往指的是黄铜。黄金在中原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财富象征,偶尔流通,从未被中原王朝定为正式的法定货币。不过这一情况却在中华朝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在欧洲大陆风靡一时的“黄金梦”随着海风也刮到了华夏大陆。各种有关海外宝岛、黄金国的传说以不同的版本在中原沿海各个城镇广为流传。事实证明,在对黄金的顶礼膜拜之上,任何肤色、任何种族的人类都是共通的。正如当年西班牙人将从第一批从印加帝国掠夺来的黄金搬上本土,给欧洲大陆带来的冲击一样。从海外大量涌进白银,以及少数夹带的黄金,让中华帝国的百姓坚信海外确实存在着一个用金银财宝堆积而成的宝地。甚至还有人认为红毛夷就是从金银国来的。因为他们总是用大笔的银子向中原购买瓷器、丝绸、茶叶等货品。在这种背景之下,弘武四年澳洲大陆的发现仿佛正是老天爷在冥冥中给予中华百姓的一个有力证明。一时间,有关陈大倌人发现黄金大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