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部分 (第1/4页)

此在态度上尧乐巴斯始终都表现得异常的顺从。这种低调的态度显然博取了李定国的不少好感。却见他跟着便连连点头笑道:“好,好,好。家和万事兴嘛。”

然而,此时的莫罕莫德却并没有像李定国那般乐观。却见他忽然把脸一沉,冷峻地警告道:“就怕是有些人贼心不死啊。玉素甫那斯虽然已经逃入了巴达克山,但以他的脾性绝对不会那么轻易认输。或许他现在正躲在角落里静静等待呢。”

“等待?等待什么?”尧乐巴斯微微一惊道。

“当然是等李将军这里粮尽退兵。到时候他便可率兵反扑,再重返旧地了。”莫罕莫德说到这里,又向李定国开口道:“李将军,不知朝廷下一批的军粮何时能抵达。这次为了攻打叶尔羌,我军已经向和阗等西域‘粮仓’征集了大量粮草。开春之后,天山南路的粮食势必会出现紧张。到时候再想就地征粮恐怕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莫罕莫德的一番分析让李定国的脸色也跟着沉了下来。确实,部队在进入西域以来所面对的最严峻困难,并不是与敌人的作战问题,而是自身的补给问题。虽然军部在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支持将近三万人马进入西域大漠作战依旧是给帝国军部的后勤补给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随着部队的步步深入,恶劣天气和复杂的地形更是让补给供应难上加难。

正当李定国紧锁起眉头之时,旁边的莫罕莫德却把话锋一转跟着建议道:“其实这种事情将军不必太过忧心。叶尔羌城本就易守难攻,现在配上天朝的无敌大炮更是固若金汤。实在是不用劳烦天朝的大军亲自来此穷山僻壤驻守。这种小事交给……”

莫罕莫德的话刚说到一半,却不想正对上了李定国那灼人的目光。不得以之下,他只好硬生生地把接下来想要说的话给吞了回去。转而打起哈哈道:“当然天朝大军做事向来是有始有终,我等自然也是以将军马首是瞻。”

眼看着面前明显口是心非的莫罕莫德,以及不知在想些什么的尧乐巴斯,还有周围那些服色甚至相貌都与中原人迥然不同的当地百姓。一瞬间李定国的心猛地沉了下来。这一刻连他本人也不知晓这场发生在陌生地域的战争究竟还要持续多久。

*******************************************************************************

事实上,不仅仅是李定国隐约感觉到战争尚未结束。对于中华帝国的君民来说,发生在西北的这场战争同样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在东赛汗山成功伏击并全歼帝国东路军主力之后,卓特巴巴图尔又在弘武八年农历十一月分兵两路,一路由其亲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越戈壁,直趋苏尼特,并一度兵临张家口。另一路则由捷利亚宁配合波雅尔科乌部径赴克鲁仑河,兵抵呼伦贝尔草原。

数月之间,蒙古骑兵连续出现在张家口、归化诸城之外,无疑是给北方诸省的百姓带来了不小的恐慌。加上刘宗亮部不名不白地被全歼,明朝时期连续多次的入口之战,犹如噩梦一般再一次在众人的脑海中显现了出来。而对于帝都南京等南方诸省的百姓来说,如此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更是让他们觉得难以理解。不是说天朝的大军在西域连连大捷了吗?不是说西域诸番王已经向天朝表示臣服了吗?于是乎,那些曾经让人欢心鼓舞的捷报,转眼间都成了人们怀疑的对象。各大报纸之上均陆续刊登了民间对军部信誉的质疑。甚至还有人公开指责军部有谎报军情,贪功做假的嫌疑。在如此局势之下,从西域传来的叶尔羌大捷自然也就不会再像从前那般吸引人眼球了。各种相关的质疑之声音也是此起彼伏。

面对民间咄咄逼人的态度,军部当然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一日清晨,陆军尚书的马车照例在皇城的午门前停了下来。随着车门被打开,一身戎装的张家玉缓缓地走下了马车。显然出于目前北方草原胶着的展示与来自于民间那股无形的压力,让这位曾经弛诧一时的元帅憔悴了不少。正当他埋头忧心于军部尴尬的境地之时,碰巧迎面就遇上了同样刚刚抵达午门的军务尚书萧云。虽说萧云的表情向来没有什么变化,但此刻他的气色也并不比张家玉好到哪儿去。

“萧尚书早。”张家玉照例礼貌的招呼道。

“张尚书早。”萧云的回应同样礼貌而又简练。不过似乎出于难兄难弟的处境,两人的态度与口气都比往常缓和了不少。但却又都不知该如何接口下去。就这样两人沉默着穿越了皇城一道又一道的拱门。直到快要接近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