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部分 (第1/4页)

内阁的这一愿望当然没能得到女皇的支持。在孙露看来自己的臣下还没有养成“提前消费”的习惯。尚不知一个拥有适当赤字的政府远比积累大量财富任其腐烂的朝廷更健康。而这一次的赤字未尝不是改变人们固有思维方式的一个契机。可一联想到刚才陈邦彦等人走时那哀怨的眼神,孙露不由又陷入了一阵沉思。就在此时门外忽然传来了董小宛柔和的通报声:“陛下,镇海公求见。”

“哦,是陈卿家来了吗。宣。”一听是陈家明求见,孙露当即合上眼前的奏章回复道。

“是,陛下。”随着女皇那沉稳的话音落下,镶有精美花纹的梨花木门被缓缓拉开了。只见一个四十来岁身着月白色长袍的文士信步上前恭敬地行礼道:“臣陈家明叩见女皇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卿家平身吧。看坐。”孙露微微颔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谢陛下。”陈家明拱了拱手随即坐在了侍从搬来一把椅子上。由于行程的原因陈家明错过了杨绍清的葬礼。而商会上层的诸多事务也让他迟迟没有时间进宫。因此今日的觐见乃是他回国后第一次面圣。在陈家明的眼中比起二年前女皇的容颜与气质并没多大改变。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她的眼神。那种犀利的目光让他仿佛又看见了十年前的那个女首相。

然而还未等陈家明开口寒暄,坐在龙椅上的孙露反倒是率先直爽地开口道:“朕刚才还在想要招卿家入宫商议呢。没想到陈卿家倒是先来找朕。你说这事巧不巧。”

听女皇这么一说,陈家明不由动容地行礼道:“陛下您什么事尽管吩咐。臣一定竭尽全力为陛下办道。”

“陈卿家不必紧张。说起来这也算是卿家的老本行了。”孙露微微一笑道:“朕想让香江银行代朝廷向民间发行一部分国债。”

“国债?陛下难道朝廷在财政上遇到什么困难了吗?”陈家明惊讶地问道。对于国债陈家明比内阁的多数大臣都要熟悉。这一方面是因为他现任香江银行行长对这个时代的各种金融项目比较熟悉。另一方面在长期与欧洲诸国打交道的过程当中香江商会也购进了不少他国的国债。事实上,发行国债对于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来说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在欧洲无论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没有一个政府是不欠债的。这对中华朝的官僚百姓们来说显然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扰是见多识广的陈家明此刻听罢亦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朝廷在财政上出了些赤字。”孙露说罢将内阁精心准备的财政报告递给了陈家明。

满腹狐疑的陈家明连忙接过了折子,翻开扫了一眼后,不禁长长地舒了口气笑道:“臣当朝廷遇到多大的麻烦呢。原来不过是一百万圆的事。陛下您放心,这事好办。臣回去后立即就着人从京师的香江银行中调笔款子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如果京师这边没有足够的现款的话,臣可以直隶、浙江一带调拨。总之一定在三日内为朝廷解决此事。”

然而面对陈家明拍胸脯的保证,孙露并没有表现出有多激动。相反却连连摇头婉言谢绝道:“陈卿家误会了。朕提国债的事并不是想从香江银行划拨钱款。而是希望香江银行能帮助朝廷从民间融资。”

“可是陛下,朝廷向香江银行借款不也一样吗。犯不着如此大张旗鼓地向民间直接借钱啊。”陈家明不解地进言道。在他看来朝廷向民间打借条终究是一件不雅的事。就算当年面临灭国危机的崇祯朝也只是发行能与银两等面值却不能兑换的宝钞,而非赤裸裸地开口向百姓借贷。更何况以中华朝的国力根本用不着这么做。此外就他在欧洲考察的情况来看,发行国债之后国家的威严多少都会受些影响。毕竟从理论上百姓已成了为朝廷的债主。

孙露何尝不知陈家明心中所想。可是她当即便摇头坦言道:“陈卿家的意思朕也明白。可香江银行不也正是来自民间吗。其实朝廷的资金来源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税收,二种是朝廷的融资。朕知道在卿家与许多大臣心目当中,香江商会就像朝廷的一个分身一样。认为香江商会的钱就是朝廷的钱。说起来这都得怪朕,是朕当年没做好榜样。经常将香江商会资金划到朝廷的帐上。但那也是非常时期的无奈之举。现在天下已定,朝廷的政务运做也早已恢复正常。陈卿家你应该知道再放任这种产权不清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商会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

耳听女皇这么一说,陈家明心头不由咯噔了一下。女皇这席话的意思十分明显。就是要结束目前香江商会在财务上与朝廷纠缠不清的状况。但女皇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