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部分 (第1/4页)

了帮助朝鲜整顿国事,让朝鲜的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其次,作战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即惩罚朝鲜王李昊与其身边的佞臣,扶植一个更为亲华的朝鲜内阁上台。再来,在完成武力惩戒后,朝廷因及时撤兵平壤,只占据釜山等重要港口作为海军的军事基地。这即是为了体现朝廷的大肚,亦是了巩固釜山等在朝鲜的军事基地。”黄宗羲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以抚为重,以惩为辅”的三步曲。

“嚯,读书人就是读书人。说出来的理由就是比我们这些大老粗要缜密得多。黄尚书有啥主意尽管说。打仗的事就包在我们的身上。”李海听罢头一个拍胸脯保证道。

“陛下,臣以为黄尚书此计朝廷可以一试。”陈邦彦拱手赞成道。

“恩,不仅是朝鲜。陛下,臣以为对倭国也可采取相似的措施。”张家玉跟着附和道。

“可照这意思,无论如何都得先发兵朝鲜。朝廷目前正忙于平定倭国之乱。此刻分心恐怕有所不妥吧。”沈廷扬想了一下道。

“沈尚书这在怀疑军部的能力吗?”李海心有不悦道。

“老夫没有质疑军部的意思。老夫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李元帅应该知道朝廷目前已经出现赤字了。”沈廷扬沉声道。

“军费的事,军部自己会解决。这点用不着沈尚书来费心。”李海冷哼了一声。

眼见李海与沈廷扬针尖对起了麦芒,张家玉赶忙打了个圆场道:“出兵朝鲜一事尚还在商讨阶段。等倭国战役结束后大军班师回朝的半道上给朝鲜来个顺手牵羊也未尝不可。”

“话虽如此,但那样一来朝鲜方面势必会有准备。想要做到速战速决可就不容易了。须知朝鲜多山地,并不适合军队大规模作战。此外,我军在朝鲜也缺乏像德川幕府那样的帮手。因此对付朝鲜关键还是在出其不意。”李海说着回头向一直没有作声的龚紫轩问道:“龚大人你说是吧?”

可谁知龚紫轩却并没有当场附和于他,而是犹豫了一下说道:“这……臣以为朝鲜的事还是从长计议的好。若说出奇制胜的话,等倭国战役结束朝鲜上下淡忘了此事之后,朝廷再出兵也为时不晚啊。”

“可到那时候中原的百姓亦不会再介意之前朝鲜对朝廷的冒犯。朝廷又师出何名呢?龚大人之前不是一直也是主战的吗。”李海不服气的说道。他不明白一向主战的龚紫轩这会儿怎么会突然又变卦起来。

给李海这么一反问龚紫轩神色不由地变得尴尬起来。却听他跟着向李海解释道:“黄尚书刚才不是也说要以帮助朝鲜整顿国事为出兵理由吗。况且相比朝鲜这一隅之地,天下间还有更多的地方需要帝国的战舰。”

龚紫轩这番略带推搪让坐在龙椅上的孙露听出了少许弦外之音。于是女皇敏锐地抓住了龚紫轩的话柄追问道:“龚大人言下之意是说还有其他地方需要帝国舰队来为帝国维持秩序吗?”

果不其然,面对女皇突如其来的追问,龚紫轩支吾了片刻终于老实地坦言道:“回陛下,有消息显示印度洋、大西洋上的多个港口都拒绝让帝国船只停靠。有些甚至直接封闭了港口。”

“什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孙露听罢猛然一惊道。周围的文武大臣闻讯后亦惊愕地一片哗然。

“回陛下,臣只知道大部分拒绝我朝船只的港口为奥斯曼帝国所属,至于封港的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龚紫轩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又是那个奥斯曼帝国。这帮突厥鞑子没事就喜欢搞这种封港的把戏。说白了就是想讹钱。朝廷现在战事吃紧,这种事情还是让商会自己解决算了。”李海不屑地说道。长年与各国海上力量打交道的李海早已习惯了穆斯林们在印度洋上玩的那些手段。他们一边充当东西方贸易的中间人,一边则不断在海上袭击、敲诈勒索金钱和财物。欧洲人称这种现象为“巴巴尔体系”。而这其中封港是奥斯曼之类的穆斯林政府经常使用的一种官方敲诈手段。正如李海所言中华商之前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封港”。每次除了让帝国海军出面外,商会本身也会出些钱意思意思。

然而这一次的情况显然并不像李海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却见龚紫轩苦笑了一下向李海解释道:“元帅有所不知。奥斯曼人这次的封港可不比以往。以往那些都是当地土邦主的小大小闹。花些钱疏通疏通,或是派支舰队威吓一下,事情很快就能解决。但这次却有情报显示封港的命令来自奥斯曼国的上层。且封港的数量极多,又几乎在同一时间。可见此举乃是奥斯曼方面早有预谋的计划。就目前从南洋传来的报告显示。我朝的船队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