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部分 (第1/4页)

中接管帝国的金融事务。此刻他那扬起的嘴角也似乎是在向陈家明挑衅,朝廷不是非得依赖你们这帮商贾的。

由朝廷另建中央银行可以说是陈家明最不愿意见到地情形。一来是他不愿意倾注自己心血地香江银行

被人取代。二来他也明白黄宗羲采取的手段将在无形中损害帝国整个银行业的利益。想到这里陈家明不由心

头一沉上前责问道:“那首相大人的意思就要用一纸公文让各大银行将各自的储备金奉献出来吗?”

“国家举亡,匹夫有责。这可是贵行的信条之一。现在朝廷正是需要各家银行配合。陈会长不是要打

退堂鼓吧。”黄宗羲不置可否的反诘道。只要抓住大义的名分他便不怕对方在女皇面前耍花样。

“不错,只要国家需要别说是香江银行了,就算是将家明的身价性命都投进去家明都再所不辞。可是

黄首相认为现在有必要要我等这么做吗?朝廷设立中央银行究竟是为了,还是为了将民间地财富搬入国库。

做生意讲的就是诚信。朝廷若是强买强卖如何叫人信服。”陈家明高声畅言道。

听到陈家说到了这个份上,黄宗羲不禁望了一眼案牍背后的女皇,继而长叹一声沉吟道:“陈会长既

然说了肺腑之言。今日在陛下面前老夫也不妨坦诚相告。银行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筹钱地一个工具。商会的银

行为商会筹钱,中央银行则是为朝廷筹钱。而朝廷也确实需要钱,需要很多钱。古往今来没有哪儿个朝代不

曾为财政伤过脑筋。而解决的办法无外乎就是节流与开源。节流固然是重要,可国家那么大该花钱地地方终

究还是要花钱的。想省也省不了多少。所以历来朝廷都是把精力放在开源上。蠢一点儿地就直接加税加赋弄

得民不聊生,饥荒遍野。精一点的就厚利官卖与民夺利。从桑弘羊到王安石,再到前朝的张居正虽然手段各

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夺世家巨商之利来充实国库。”

黄宗羲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在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怪异目光扫了陈家明一眼后。随即提高了声音

道:“也莫怪前人每每都要针对这些世家巨商。他们的先辈或许真的勤劳致富。或许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

劳。但这些后人到最后无不沦为食利者。他们不事生产,而是利用先祖留下基业放高利贷来兼并土地。朝廷

非但收不到他们的税,百姓却会因这些人而家破人亡。拿这等祸国殃民之辈开刀本该是件大快人心的事。可

往往事与愿违,这些世家巨贾时常与朝廷天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朝廷虽然敛到了财,却动摇了国家

的‘根基’,引得朝野上下民怨沸腾后一系列的变法也不了了之。国家元气随之大伤为日后埋下了无数的

祸根。”

在一番指桑骂槐之后,惆怅的目光在黄宗羲的眼中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却是炯炯有神得甚至让人有

些灼热的目光。只见他突然提高了音调以一种激昂地语调激动地说道:“惟有我朝成功的将世家巨商的家财

敛到了手中却不犯众怒。相反就算冒着可能受骗的危险,人们还是迫不及待的要将自己的财产拿出来惟恐落

到了后头。这可都是拜银行和债券所赐啊!而今只要成立中央银行将全国的银行收归于朝廷的掌控之下。朝

廷就能活用那些世家巨商的家资。反正对一个人、一个家族来说那么多钱是他人几辈子都花不光地。与其把

这些钱留在家里让人作践,不如‘借’给朝廷投入真正需要钱的地方。当然商会也照样可以向银行贷款来取

得他们所要的资金。从此以后朝廷将不再为财政所困,中华将盛世永昌,陈会长如此利国利民的大事难道不

不值得尔等付出吗?”

黄宗羲的后面几句话虽然说得娇情得很,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些话确实说地是大实话。即使陈家明

身为帝国财阀地代表人物。也不得不承认当初在建立银行地目的就是为了将囤积在地主世家口袋里的钱“掏”

出来为“我”所用。就像黄宗羲说的那样那些钱放着也是放着。与其让他们把钱投进银行,再通过商会投资

到真正需要资金的项目上去赚取更大的利润。不仅如此那些过去“黄世仁”们用来向“杨白老”们放债钱而

今已有一部分被商会拿到欧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