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 (第1/4页)

“可清楚是那路人吗?”王允还不死心的问道。

“距离太远,不知是那路人马。”探马如实的回答。

众人遂一起前去大营前的瞭望台观察。

此时那路大军已经接近黄巾的大营了。只见这一彪人马当先打着两面大旗,一面大旗上写着“地公将军张”,另一面大旗上写着“人公将军张”,好像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暴发户似的。

但是他们后面的队伍却是漫山遍野,一望无际。众人见了不由得都倒吸了一口冷气。光看这一彪人马就不下三十万,再加上波才的十几万人马,黄巾军就有不下四十万的人马了。而自己官军这边仅有八万人马,并且其中还有两万人马是新败之军,士气不高,能上战场就很不错了。还有三万兵马原来是颍川以及附近郡县的守备军,虽然经过了训练,但也就守守城还行,要真上场打仗的话,也就比黄巾军稍强点。众人想想都不由有几分害怕。

皇甫嵩见大家士气都不高,遂鼓励道:

“我等奉辞伐罪,即便是龙潭虎穴,亦当一往无前。诸君缘何惧之?况我观黄巾贼寇皆碌碌之辈,不足为虑,待明日我亲自出阵,小胜其一回!”

众人听了不由得精神一振,恢复了一点士气。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皇甫嵩就下令击鼓聚将,把还在睡懒觉的王奇气的要死。幸好他并不算编制中的将领,可以迟到。所以等到王奇慢腾腾的来到中军大营的时候,大帐中已是空空一片,问侍卫:

“奉孝回来了吗?”

“回公子!郭先生还没回来!”

又被告之皇甫嵩、朱隽、徐庶已经带着一万兵马前去黄巾寨前挑战了。王奇便急匆匆的赶到了军营前的了望台,王允程昱等人都在。忙把目光投向战场上。

此时场上正有两员将领在交战,一人不是别人,正是新败之将朱隽朱公伟,另一人听旁边几人介绍竟然是黄巾大将波才,王奇本来以为能打败朱隽的怎么也该是一个儒将型的将领吧,此时一见却发现竟然是一个三十多岁的髯须大汉。

此时场上两人已经斗了几十个回合了。一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个见是手下败将,有心再胜一回。“砰”两人的枪再次相交,发出一声巨响,朱隽感到手臂一阵发麻,知道自己比力气不如人家,当下晃一个虚招,佯攻向波才的右臂,波才一见忙提抢来挡,想趁机再拚一下力气,朱隽却把枪尾一晃,砸向波才的脑袋,波才此时全力挡向刚才那一枪,哪能再撤招,匆忙中只来得及把头一低。“啪”的一声,波才的头盔被砸在了地上。

第九章 火烧长社(下)

瞄了眼地上的青铜盔,波才吓出了一身冷汗,拔马掉头就跑向了本阵。官军阵前的皇甫嵩见状马上把手一挥,全军压上敌阵。

本来黄巾军有五万,而官军只有一万,自然是黄巾军占优势了,但此时黄巾军大将新败,而官军这边的又是由皇甫嵩亲自训练的精锐羽林军,所两军相持不到一刻钟,形势就向有利于官军的方向发展,黄巾开始向自己大营溃退。但皇甫嵩也毕竟人少,又看敌军大营已有准备,待黄巾全部退入黄巾大营,就叫人收拾战利品押着俘虏回官军大营了。

官军大营内一片欢腾,此战以一万敌五万,结果杀敌三千俘虏八百,而自己这一方伤亡总共才不到一千。朱隽也报了被波才所败之仇,脸上一片欢笑。只有皇甫嵩徐庶等少数几个人面上反而有忧色。

王允见轻易取胜,自然十分高兴,此时见主帅皇甫嵩反而面有忧色,便问道:

“今日官军大胜,义真还有何事担忧呀?”

诸将也顿时安静了下来,看自己主帅在担忧何事。

皇甫嵩见诸将都看向自己,也就有心让诸将不要被眼前的小胜冲昏头脑,遂道:

“诸位以为我军今日小胜一阵,敌人便不足为虑,实则不然。今日虽然伤敌四千,然我军亦有一千伤亡。但敌军五倍于我,形势仍然堪忧那!”

诸将低头沉思,形势果然堪虑呀。

此时郭嘉悄悄的从外面走了进来,对王奇比了个二的手势。王期见了会心一笑,对那仍在沉思的皇甫嵩道:

“中郎将大人不必担忧!奇有一计可叫长社黄巾全军覆没!”

“哦!计将安出?”皇甫嵩问道。他对王奇还是很看重的,倒不是因为王奇的身份,而是王奇的老师北中郎将卢植卢子干曾言此徒之谋略绝对胜自己百倍。当然也曾托他对自己这个徒弟多加照顾。

“大人先莫问。只管叫人准备好硫磺硝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