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 (第1/4页)

天子刘协听到王奇这样说,也是十分悲伤。当日王允杀董卓一事,他的印象到并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想想当初十常侍之乱,王允在夜间抱着自己和皇兄回京这件事,顿时也感到十分哀伤。那个白胡子老头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王奇这一张感情牌打对了!

“好!当初王司徒两次救驾,现在又王将军再次救驾,王氏一门三次救汉室于危难之中,实在是莫大的功劳,孤决定追封王司徒为相国!王将军拜为大将军!”刘协激动的道。

那幼稚的小脸上竟然露除了一丝王者气质,让人不敢正视。

此时的刘协并没有能力行使真正的权力,但并不妨碍他拥有这样的权力。虽然不能下这个命令,但既然下了,那还是得算数的。杨彪和其他的几个大臣都感到有点无奈,先是董卓摄政,后来又是吕布专权,刘协并没有真正的管理过政务。刚刚赶走了吕布,但以刘协的年龄,却并不适合直接掌管朝政,按照大臣们的意思,接下来的政务应该是由他们掌管了,那知道这边摄政的人选还没安排,那边刚进城的周瑜就以安全为由,将天子单独安置了。

对他们来说,今天朝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摄政的事情定下来,那想到刘协一时激动,还没问他们的看法,就已经把王奇拜为大将军了,不管今天有几个大臣们能摄政,这个位比三公的大将军,无疑将是摄政大臣中的一个实权人物。

既然已经成了事实,杨彪等人也不准备这件事情上纠缠,再次向刘协跪奏道:

“陛下,现今非常时期,朝政繁杂,还请陛下任命一二大臣暂摄政务,以辅佐陛下处理国事!”

“陛下!如今吕布远遁,尚未捕获,此事还是还都之后再议为好!”王奇连忙出奏道。

现在可不能让杨彪他们分权,在河内是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的。到了京师洛阳,一切就由不得他们了。

听到王奇这样说,杨彪到对自己先前的看法有点不好意思,此时如果群臣摄政,最大的获益者应该就是王奇了,但王奇竟然推托摄政,看来他还是真心效忠朝廷的呀。

群臣见状,自然不敢再上奏了。

“好!既然这样,那就请大将军赶快会送孤回京!”刘协兴奋的道。

这儿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和洛阳的繁华根本不能相比,要是回到了洛阳,自己一定要好好的玩一玩。

“陛下!”正当刘协在卫士的示意下准备宣布退朝时,一个大臣又出列奏道:“董卓和吕布的同党李儒,鸩杀少帝,绢杀太后,犯下亘古未有之大罪,还请陛下下旨将此人处死!”

王奇本来以为这件事会被他们疏忽掉了,想不到竟然还是出来了,只得示意张辽出来。

“那李儒百死不足与惜,只是前日他以天子和众公卿为挟,才不得不答应饶他性命,如今如果再要追究,恐失信与人!”张辽不温不火的道。

他本人也不喜欢李儒这样的人,但听说这些大臣们竟然出尔反尔的要求处死李儒,反倒对这些大臣更反感了。

“这个……”刘协很为难,要按他脾气,当然是直接将李儒处死了,但张辽说的也比较有道理,自己并不想让人说自己这个天子是出尔反尔的人。

他还比较聪明,从刚才杨彪他们的话中,知道此时的自己还不能完全的行使自己权力,所以准备先问问众公卿大臣的意见。

“大将军以为该如何处理李儒此人?”

很明显,现在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王奇已经在他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他最重要的依靠。

“陛下!既然当初答应绕李儒性命,陛下和张将军再追究的确有失信之虑,但臣并没有答应。那李儒所行之事的确天怒人怨,决不能再留在朝中,臣以为看在他投降的份上,赐鸩酒处死即可!”王奇恭敬的道。

他这样既照顾了天子的颜面,又顾及了公卿的感情,当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了。群臣立刻觉得王奇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天子也觉得可以。到并没有怀疑会王奇会动手脚,毕竟说起来李儒勉强还算是王奇的仇人呢。

当王奇把喝了曼陀萝酒,丝毫没有反应的李儒抬给群臣看的时候,群臣只是叫太医鉴定一下,知道他没脉搏就算了,根本没仔细检查。(为了今后便于称呼,李儒就不改名了!大家知道有这么假死一事就行!)

再商量了一下回都事宜,封张辽为镇北将军,列侯,对太尉杨彪等人也进行了封赏,朝会就算是散了。

王奇推托掉上前示好的小官,只是向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