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考虑的荀彧。

“文若以为如何?”

“如今诸侯战乱,幸得主公执政天下,不出几年,天下可定!此乃天命!如若当中有人反对,即是与天命对抗,皆应按律重责!”

顿了顿又道:

“夷三族之事,亦不过分!”

王奇顿时大为高兴,心说,我就说吗,当初三国演义中,这个荀彧可是一直到曹操有了称王之事,才开始反感曹操的。现在自己什么都还没做,应该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呀。

“恩!文若之言,深得我心!”王奇点头赞道。

又转过头来对戏志才笑道:

“戏公放心!我既将京中事务交于你,你就可以全权负责!若真有意外,你可不经商议,自行决断!”

“诺!”戏志才作揖领命。

这样就可以放心了,作为臣子,最怕遭主上的疑忌!自己是真心效忠王家,现在王奇这样说,那就没什么可担心了。

众人再商议了一些出征的事情,这次聚会就结束了,等明天王奇拜会天子,向其说明此事,就会离京出征。

众人虽然散去,这贾诩却又留了下来。

“呵呵!文和,可是又有什么消息?”王奇笑着问贾诩,每次他单独留下来,就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要汇报。

“主公!刚刚接到飞鸽传书,刘备在几个月前,已经离开驻守的剑阁,前往成都了!”贾诩正色道。

“哦!那刘焉不是还活着吗?怎么突然放刘备进成都了,难道他是想将位子传给刘备?”王奇皱眉道。

这个刘焉还真算是一个麻烦,在自己以皇帝的名义下诏让各州郡将所欠赋税补上时,大部分的诸侯都回应了这一召令。只有这个刘焉,在使者好不容易绕过荆州到达益州后,先是以米贼为由,说无法上贡,接着又说南阳袁术拒绝过境,又不同意上贡,最后干脆装病把使者骗走了。

当初这个刘焉还在病中,后来听说王奇迎帝回京,本来快死的人,竟然又好了起来。听那次出使的使者说,好像是因为放心不下儿子刘璋,怕他即位以后不能服众,冒险服用了一些茶叶,才让病有所起色!不过据使者估计,他也应该活不了多久了。看来这次召刘备进成都,应该是和这件事情有关。

“据说刘备因为为人清廉,在剑阁颇得人心,这次进成都,恐怕并不是刘备的本意!而且上次已经将刘备和张鲁往来密切事情通报于张永年,现在这件事情应该已经传到刘焉的耳朵里了吧!”

“哦!是这样吗?”王奇点点头。“如果真是如此,那刘焉肯定是不放心自己死后的事情,如果永年能把我好机会,说不定能趁这个时候除掉刘备!”

“只怕不可能,那个刘备因为政绩颇佳,在益州也算是极得民心的人物。刘焉这么多年没提拔他的官职,民间已经有所议论,现在让刘焉处死他,恐怕有点困难!”

“哦!这么说来!刘焉到是反而有可能会重用刘备喽!”王奇皱了皱眉。

“如果有办法确保刘璋的地位,刘焉定然会让刘备担任闲职,将其架空!如果没有的话,我想刘焉很有可能会让刘备辅佐自己的儿子刘璋!”贾诩沉声道。

王奇看了贾诩几眼,琢磨这他话中的意思。

“如果我以正式任命刘璋当益州牧为条件,要求刘焉补缴几年所欠赋税,刘焉会同意否?”王奇笑着问道。

“主公英明!”贾诩作揖道。

刘焉之所以会担心刘璋不能服众,就是怕没有朝廷的任命书。虽然现在的诸侯很多都没经过朝廷的正式任命,但如果没实力的话,还是很容易被人赶下来,何况他的境内还存在一个政绩突出的刘备,要以民心论,最有可能成为益州牧的,应该就是刘备。

如果有了朝廷的正式任命,那情况就不同了,益州本来就是自己的地盘,群臣拥护,再加上朝廷的任命,就算刘备的民望再高,也不可能让平民与朝廷作对。

对于王奇来说,现在益州离自己还太远,没法直接进行控制,如果能让益州不落入刘备手中,即使没有那几年的赋税也值得。而对于刘焉来说,如果能巩固自己儿子的地位,即使补缴几年的赋税,那也没什么。这样的事情,绝对是双赢。

王奇看到贾诩的表现,知道他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主意,只不过是不想抢夺自己表现的机会罢了。而自己能顺利的想出这个办法,还是贾诩“循循善诱”的结果!心中感叹贾诩的识趣,顿时十分高兴。

“文和!现在宫中之事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