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 (第1/4页)

诸葛瑾对于王奇出兵的真正原因,早就心中有数,不过他现在还没投效那一家的打算,对于王奇现在的作态也就不是很放在心上。看王奇伸手来扶,也就顺势站了起来。

下人已经将茶水送了上来,王奇示意诸葛瑾喝茶。(注:此时可还没有端茶送客的规矩!)

“子瑜现在已经得脱牢笼,接下来有何打算呀?”王奇微笑着问道。

诸葛亮既然已经去了荆州,那短时间内就不用考虑了,面前的虎虽然不一定比得上那龙,但也是难得的人才,既然从面前走过,就没有理由不挽留一下。

“虽然得脱牢笼,但是先人故地还未探访,所以学生准备先去一趟阳都!”诸葛瑾微微犹豫道。

他也从王奇的话中听出了招揽的意思,只是他现在家中的事情还没安定,并不想马上投效那个势力。更何况,王奇军人才济济,自己虽然才能不错,但毕竟年上小了点,就算投效的话,也不一定能直接得到重用。还不如再过一段时间,等自己的名声上去了,看看形势再说。

“这个自然,那子瑜拜访完先人故地后呢?”

“这个,继母仍在江东,学生还得回江东照顾母亲呢!”

“子瑜大才,当世罕见,何不出仕朝廷,为国效力呢!如果子瑜愿意投效,本相完全可以给你引荐一下!至于令堂,只要子瑜在这边有了一个显赫的地位,随时可以叫人再将她接回来呀!”王奇笑着说道。

诸葛瑾这回真的犹豫了。

他本人的才能的确很高,但战略目光却稍有不如。一般家族发展的决定,都是由他的叔父诸葛玄来决定的,他这个长子长孙,反而只是一个听令行事的人。对于投效王奇这件事,诸葛玄早有论断。他觉得王奇现在虽然风光极盛,诸侯表面都得听从他的命令,但实际上,他却存在着巨大的隐患。他认为王奇现在就像战国时的秦国一样,本身实力最强,却并不足以一下子扫平六国,如果六国合纵抗横的话,那王奇就会陷入险境,特别是王奇并没有什么大后方,让他不能像秦国一样据险防守。

诸葛玄在去年分开前,就曾经对接下来的事情进行过判断,认为如果王奇任凭曹操吞并了徐州,则第一霸主将会变成曹操。如果王奇出兵干涉,当战事胶着时,诸侯还可能会相安无事;一旦王奇对曹操形成绝对优势,马上就会引起其他诸侯如袁绍韩遂刘繇等人的反弹,王奇到时肯定会首尾不能相顾。如果再加上异族也趁机南下,说不定就连京师洛阳都不一定保得住。

诸葛瑾对于他叔父诸葛玄的话还是很听从的,虽然他觉得以王奇的才能,不大可能不考虑到这种情况,但还是有点担忧。

“多谢丞相美意!学生年少识浅,出仕一事,暂未想过!此事还是以后再说吧!”诸葛瑾还是决定不马上出仕。

说完这句话后,又歉意的向王奇作了一揖。

“呵呵!无妨!子瑜不想出仕我也不勉强,不过将来如果有需要的话,还请尽管来找我,我一定尽力相助!”王奇面上还是那和煦的笑容。

王奇并不是急着想要他投效,主要是因为诸葛瑾刚刚说他的继母托付给江东孙伯符照顾了,直觉孙策是准备招揽他,为了避免这样的人才被孙坚所用,王奇就算明知道不大可能,也会尽量挽留的。

“谢丞相!”

诸葛瑾听到王奇这样说,刚才一支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以王奇的地位,完全可以正式下令征召诸葛瑾的。诸葛瑾就深怕王奇不同意,下征召令来为难他。听到现在王奇这样的宽容的说话,心中顿时对他充满了感激。甚至已经在悄悄琢磨,是不是等过一段,就去投效!

王奇对名声极为爱惜,当然不可能做出强行征召这样的事情。以诸葛瑾的脾气,就算自己强行挽留,也很有可能弄得不欢而散。听他刚才说话的口气,似乎对自己的继母极为尊重,可惜现在这个把柄已经落入孙策的手中了。

不过就算现在他的继母在自己面前,王奇也只会好好的待她,而不敢用她来要挟诸葛瑾。徐庶的例子自己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的。面对诸葛瑾这头从自己眼前经过的老虎,王奇只能暗叹,没有缚虎之绳呀。

虽然没得到诸葛瑾,但像他这样的人物,对自己的直接威胁也不是很大,就客气的继续请诸葛瑾喝茶聊天。

各种各样的话题两人聊了很多,对诸葛瑾的才能,王奇有了一定的了解。而王奇丰富的知识和新奇的观点,也让诸葛瑾大为叹服,暗赞王奇不愧为一代大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