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郭嘉,贾诩,刘晔,以及随同前来的陈登一起向王奇下跪请罪。

王奇笑着摇了摇头,亲自上前将几人一一扶起,宽慰道:

“诸公这是尽人臣的本分,何罪之有!我知道诸公的忠心,还希望 以后再看到我有什么地方没做好,能继续这样提醒我!”

“谢主公!”

几人再次下拜道谢。

“好!此事略过不提,你们先来看看我的这封水军计划书,看看里面的规划如何?”王奇笑问道。

这下子几个臣子也不再客气了,同时说道:

“主公!我们对水军并不熟悉,请让我们回去以后慢慢再看!”

“好!你们拿去吧!别忘了抄写一份给糜子仲就行了!”

************************************************

郭嘉几人看到王奇不是沉迷于女色,自然就放心的离开了,但陈登却又被王奇留了下来。

“元龙!你熟知徐州事务,对笮融此人可有多少了解?”

王奇已经准备对这个佛教徒动手了。

第一百七五章 假道灭佛

陈登对于王奇的问题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举了一个例子。

“丞相!笮融被陶徐州委任为下邳相,同时负责监运三郡粮草,有一次,广陵水患,当地万余人受灾,千余民众流离失所,主公传令彭城下邳分粮救济,粮草刚刚齐备,就有近千流民听闻笮融仁慈,上门求粮,那笮融看到饥民的惨境,当即出府库钱财施舍众人,还将已经调集的粮草分发,不再管广陵的近万灾民。有人问为何不发粮草救援广陵,笮融仅道‘我佛慈悲,同是灾民,何分彼此’!那受救济的近千流民,从此削发皈依,对笮融惟命是从,不再归顺州郡管制!”

“这,笮融这算是收买人心呢,还是仅仅因为心地善良,不忍看到眼前的悲惨?”王奇心中看不起笮融,不认为他能做到有意识收买人心的地步。

“丞相!不管他不是不有意这样,他这样几年下来,在下邳三郡的一部分百姓心中,已经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所以,丞相如果准备对付他的话,那就先得过民心这一关。如果不顾民意,那最好就不要亲自动手!”陈登这话中的意思就说的比较明显了,是想让王奇行借刀杀人之计呢。

“哦!多谢元龙!王奇受教了!”

心中暗暗庆幸,这次的事情幸好先问了问陈登,要是自己冒然行事的话,很有可能和小说中原来的孙策处理于吉一样,落得个死于小人之手的下场。

宗教的力量十分巨大,对统治者来说,控制的好,可以为自己所用,控制的不好,就有可能成尾大不掉,反伤饲主之势。后世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崇佛灭佛,就清楚的说明了一点,宗教是一把双刃剑。

但王奇作为知道佛教两千年历史的现代人,对于它的作用和危害又别有一番见解。佛教的作用,对于统治者来说,不过就是起到麻痹民众,便于统治的作用罢了。让百姓去追求来生的幸福,不让他们因为当前的困顿,就起来反抗自己。给人的感觉是,现在受罪,要么是前世做的孽,要么是在给来世积福德。说得难听点,就是用受虐来苦修。

这种麻痹,就像一种慢性毒药,当他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毒性就会发作,到时候,这些民众将会再也没有血性。不但不会不反抗统治者的剥削,还会形成对大多数事情都不在意的心理。就算是异族入侵,在他们头上任意欺凌,也不再会起来反抗。

这么大的危害,相对于教义中修身养性,要求人们多行善事这样的好处来说,实在是太大的。王奇作为一个统治者,当然很需要像佛教这样一种宗教来麻痹民众,但如果明知道他会对自己的民族产生怎样的危害,却还要去推广的话,那他就太耻为一个热血青年了。

为了长远的考虑,王奇决定灭佛,同时考虑到佛教已经广为流传的现实状况,王奇不可能用杀人来解决,具体的措施也不过就是修改佛教教义,用劝人行善之类的教义成为主体,其他有可能造成危害的,则是统统删去。再用其他的一些积极的宗教,来代替佛教,尽可能的形成多神崇拜。

在灭佛之前,首先要灭的就是大佛徒笮融。

“元龙,我多方考究古籍,发现老庄道德之说,远甚于笮融佛陀之说,意欲编写一些书,来阐述道德主张,希望 元龙多给我在徐州宣传宣传!”

“陈登遵命!”

陈登心神领会的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