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 (第1/4页)

而真正让张昭担心的,还是从北方迁来的江东百姓。他们好不容易有了一点平静的生活,如今却又要被打破了,从他内心而言,他是宁愿投降,也不希望 江东再次进入战乱。只是他虽然得孙坚赏识,但在和王奇对抗这一点上,却始终无法说服他。

这次蒋干的说降,如果不是私下会见,他肯定会出言赞同的。不过作为正直的臣子,虽然内心准备投降,却并不准备未经主公同意,就擅自和蒋干达成什么协议。

最后仅仅是说,他愿意尽量劝说孙坚投降,但本着忠臣不侍二主的原则,他是绝对不会擅自投降的。甚至还说,当初王奇能善待陈登,这次也应该不会强行让他投降。

蒋干见到张昭愿意帮忙进言,却不答应直接投诚,也只得罢休。至少已经达成了一半目标,接下来也不大可能取得更大的成果。还有其他人需要自己去说服,不可能只在张昭身上浪费时间的。

蒋干对张昭的劝降,因为那些故交的书信,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诸葛瑾的劝降,却进行的不是那么顺利。

刚刚看到蒋干时,诸葛瑾也是吃了一惊,不过并没有意外的表示。

在看了王奇的劝降书信后,也仅仅是表示自己已经身为人臣,不能再改侍他主。而且为人臣者,首要的是给主公分忧,这种劝主公投降、让主公受辱的事情,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做的。让蒋干向王奇转达自己的歉意,表示只有来生再报答王奇的救命之恩了。

不过也许算是变相的报答王奇吧,诸葛瑾并没有准备把蒋干已经到了江东,并且在暗中劝说自己均将臣的事情汇报给孙坚。

连续两此轻挫,并没有使蒋干气馁。

实际上,他也没功夫气馁,按照约定,他所有的时间并不多,现在应该是展开闪电式说服行动的时候,所以他马上把目光转移到了下一个目标步骘。

步骘也是徐州人,在有了几个徐州同乡的劝降书,再加上蒋干的一番能言巧辩后,到是基本答应条件,愿意劝说孙坚投降。

到了再下一个虞翻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虞翻不但不接受劝降,竟然还真准备向孙坚举报此事。

还好当初是先找最有把握的几位,轮到虞翻这个以前没任何交情的人时,会面的地点已经改在城中的酒楼了。所以在虞翻就要翻脸时,蒋干立刻表示,其实自己正准备去面见孙坚,还请虞翻引见。

虞翻其实也是一个有心人,作为江东的大族之一,内心自然不是很愿意得罪王奇,听到蒋干这样说,不为己甚,仅仅是将他引到孙坚处就算了。

两敌相争,不斩来使。孙坚虽然被王奇军打得焦头烂额,但还是照规矩将蒋干安排到了使臣的驻邸。随后匆匆召集群臣诸将,商讨应对之策。

“王奇小儿准备以镇南将军衔,换取我军投降!诸公以为此事该如何处置?”孙坚沉声问道。

“主公!如今敌强我弱,江东旦夕不保!为了江东百姓免遭屠戮,此时投降正是时机!”张昭立刻出奏。

众人脸色一变,他们大都知道张昭是主张不抵抗的,但是没想到他现在会说的这么直接。孙坚听了更是眉峰一扬,就准备发怒。

“哼!张子布,你也算是一时文士,没胆量就算了,怎的还这般没骨气?”孙坚还没说话,他的亲信大将黄盖已经忍不住出来大骂。

“主公!张昭非没骨气之人,更不是没胆之人!投降,完全是为了江东数十万百姓!如果主公愿意为百姓考虑,就算现在取了张昭的性命,张昭也决不会皱一下眉头!”张昭对于黄盖的指责毫不在意,一脸正气的紧盯着孙坚。

孙坚被张昭盯的一阵心烦,脸上更是时青时白的变换。他抗击王奇,主要是为了自己的地位,如果此时杀了张昭,到还真坐实了自己是为了个人,而挟持江东百姓对抗王奇这个罪名了。到时自己名声败坏,张昭到反而能得到一个为民请命的名声。考虑到这一点,虽然心中生气,面上反而露出了笑容:

“子布休得胡说!孙某岂是那种是非不分的人。子布对江东的忠诚,没有丝毫值得怀疑的地方。子布的胆量,更是堪比触龙!公覆不得无礼!”

最后一句是回头对黄盖说的。

黄盖对孙坚忠心耿耿,孙坚这样训斥,并不会引起他的反感。低下其他群臣听到孙坚这样说话,也就不准备再就张昭的观点争辩什么。

接下来关于是否要接受王奇的条件,众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只是文官大多赞同投降,武将大多反对投降。由于文官在人数上占优,总体来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