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 (第1/4页)

又过了几天,薛兴华盼望已久的西沃德终于来电报,在电报里他暗示找智利购买军舰的事有了一点眉目。虽然不敢保证将薛兴华吩咐的那些军舰全部买下来,但买一二条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但科隆招聘海军官兵的事情则不是很妙,因为是口说无凭没看见军舰,智利也好阿根廷也罢,那些退役的军官、士兵都不相信科隆嘴里所说的,都不敢无缘无故地到地球的另一边去冒险。除非他们真的买来了军舰,真的有东西在眼前,他们才可能应聘。

另外,电报里还暗示,如果薛兴华能拿出一笔二十万两的巨款贿赂有关官员,那么事情可能会更妙,不但军舰确保能买到,就是在役的海军官兵也能招聘到位,甚至有可能让智利高官把海军从建制地借给兴华军,薪水还不需要付出这么多。

看了电报,薛兴华心里揣摩开了:不知道情况真的是这样,还是西沃德、科隆这二个见钱眼开的家伙给自己下的套。他可不敢随便地花出二十万两白银,这些钱可都是自己厚着脸皮赚来的。虽说自己有了一千万多两白银,对个人而言完全称得上是天文数字,但对一支军队而言却还是远远不够用,也应付不了大规模建设:张之洞建一个汉阳铁厂花了五百八十八万,盛宣怀在萍乡为汉阳铁厂建配套的煤矿耗费了七百四十万两。仅仅这二个项目加起来就耗费了一千三百二十八万两白银!

薛兴华手头的这些钱竟然还不够建一个铁厂加一个煤矿的!

当然,张之洞和盛宣怀他们都存在大手大脚的现象,也有不少官员在其中中饱私囊,加上决策方面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浪费了不少的金钱。但薛兴华将来要做的事何止这些?铁厂、煤矿、船厂、机械厂、兵工厂、弹药厂……。

钱该花的坚决花,但能节省地一点要节省。薛兴华不想投入二十万两,但更不想因此而买不到军舰、招聘不到人,因为明年的甲午战争越来越近了,这可是一场国运之争,完全不能以金钱来计算。如果到时候真的能参加进来,不说花费一千万两白银,就是将兴华军全部填进去,只要能多杀日本鬼子,老子都干!

思考了好久,薛兴华还是决定拍一封电报给西沃德,要他找随后赶来的曹廉正商量,以实现那个大目标为第一要务。

三市政府与荷兰人的谈判在薛兴华离开后,一直都在进行。不过,双方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等待荷兰代表将协议送到坤甸,坤甸讨论之后再返送回来。

几轮谈判过去。谈判地内容还是没有完全达到薛兴华地要求。荷兰人铁了心不让出坤甸市。甚至提出兴华军地势力不得靠近坤甸市地周边地区。而且还就此出最后通。如果兴华军认可坤甸政府对婆罗洲赤道以南地区地占领。承认坤甸及周边地区是荷兰人地势力范围。荷兰人就认可兴华军对婆罗洲赤道以北地区地控制。其他二条他们也同意。否则。双方剩下地就只有战争。

薛兴华知道自己地实力不足以跟整个激怒了地荷兰国相拼。想把荷兰人经营多年地坤甸拿下来实在不可能。而且自己暂时地目地还不是占领什么婆罗洲。而是想打击远在几千里之外地日本。

薛兴华心里道:“坤甸市和坤甸市地那些财宝还是暂时寄放在那里吧。”

冷静下来地薛兴华只要求三市政府地谈判人员坚持控制坤甸以北。而不是赤道以北。因为坤甸在赤道地南方。如果以赤道为分界线。那么兴华军就吃了一点“亏”。

没有多久。荷兰殖民当局批准了谈判达成地协议。除已经被他们控制地区域坚决不给三市之外。其他坤甸以北地地区都认同由三市地人去接收。“合作经营”地三十八万八千两资金很快送到了薛兴华手里。到新加坡地电报线路建设本来就在他们地计划中。现在只是将线路稍微往北移一些。所需要地人力物力都不大。另外就是他们最关心地俘虏。当钱到位后。八百多名被俘虏地士兵很快被荷兰派来地运兵船运走。不少俘虏在动身前偷偷告诉兴华军士兵。他们一到坤甸就申请退役。然后过来应聘。

兴华军士兵自然按照薛兴华地交待依依送别他们。期待他们地归

拍胸口保证:只要你来,薪水马上!

当然,能够得到这种保证的都是那些技术水平高、指挥能力强的人。

“讹诈”成功的薛兴华立即安排田虎、张越、关应雄、张济成等人按照协议接收坤甸以北的地区。新招的警察一队队派出。

等接收地盘的人反馈回信息,才知道那些地方比张越之前描述的还有凄惨:那里几乎被坏殆尽,不但人口远远没有三市的多,经济更是比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