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 (第1/4页)

符咒术与巫术文化更是密不可分。符咒术本来就是巫师的专利,是巫师的看家本领和绝招,不谙熟符咒术的人决不可能当上巫师。正因如此,许多民族的巫师接班人在正式成为巫师之前要花不少时间学习施用符咒。符咒术尤其咒语是巫术仪式的核心,念咒成了各种巫术仪式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不念咒的仪式是没有的,可是却有不用仪式的咒语。

作为巫术文化的主体部分的符咒术,对中国民间风俗习惯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这种重大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得出来:

一是民间的请神和祭祀仪式多离不开符咒术,符咒术是人们沟通与驭使神灵的重要法宝。

二是其他各种民俗活动乃至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符咒术。例如,在民间,无论是治病救人、避邪护身,祈求丰产丰收、发财积财,祈求平安,祈告夫妇婆媳和顺、安胎保身、六畜驱瘟等,无不用咒。就连小孩玩耍中皮肉被锋利之物划破出血,也有相应的止血咒。据《玉匣记》载:“小儿幼年,举步未稳,多好嬉戏,最易倾跌,或至肉破血流,无法止之。爱访有符咒止血者,极为神效,恳其传以济世……”咒曰:

太阳出来一滴油,

手执金鞭倒骑牛;

三声喝令长流水,

一指红门血不流。

符篆的运用同咒语一样,也是十分广泛,无处不用的。如遇恶鬼有镇邪驱邪避邪符,遇火有止火符,遇水有止水符,生病有祛病符,建房有镇宅神符,做恶噩有镇恶噩符,骨鲠卡喉有化骨鲠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连科举、出门远行、饮食起居,甚至野狗上房、母鸡夜啼等,莫刁;有符。

三是民众十分迷信符咒术具有无所不能的神力。人们认为符咒不仅能防病治病、起死回生、驭使鬼神、镇魔招魂、隐形变化、逢凶化吉、咒杀仇敌,还能飞沙走石、止风止雨、呼鼠驱蚊、搬运物体……民间广泛流传的如下有关符咒术的神奇性的神话传说、史诗故事等,正反映了民众对符咒术无所刁;能的神力的迷信崇拜。

听完黄教授的一番解说之后,我是少许的惊讶,一张小小的符咒,竟是有着如此神奇的一面。能起到逢凶化吉,官运横通,可谓是迷信之说呢?我在那一刻的晃神中,却见林默从黄教授的手中接过了手电筒,攀上了大缸的上顶处。

至于大缸为何会逆流反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依旧是在思考中,却是苦于自己思绪一片混乱。

尔后,林默从缸顶纵跳即下,马上对我和黄教授说:“看来,我们得好好的研究这宝贝玩意儿,说不定,真有什么重大发现呢!刚才黄教授不是说了么?这缸是出自于南宋时期,而且,我刚才特意在缸的盖边重重的敲击几下,我随即俯下耳朵倾听,有空洞的声音阵阵传出,我在猜测,既然此缸盖上封了咒印,你们想不想一翻盖而上,瞧瞧看里边是否有着另我们大开眼界的东西?”

我与黄教授是赞同林默的说词。由于大缸是处在泥浆边缘上,为了一探此缸究竟。我们齐心协力的欲要把大缸往岸边上推拉。折腾的半会,大缸是纹丝不动。我们是大感意外,若说此缸空心无物,我们却是移推不动它呢?大缸的高度是在一米五左右的尺度,是低了我们三人一个头。缸的宽度,只需要我一人张开双臂,加之二尺即可丈测。

可我们是偏偏无法移动此缸,便是失去了兴趣再探究了。再者,我们也是心挂小尹的安危。在我们即将要反身而回时,我是意外的发现,在缸的四周身,密密麻麻的克制着纵横交错的图腾文,一直延伸到缸的底层部。

这又是为何?我们刚才一直没有发现呢?还是我们都是没有注意?

“你们快来看!这些是什么?”我向着迈开前脚的黄教授及林默叫道。

“是图腾文!”黄教授晃荡着火把,面色随即一颤的惊嚷叫。

有龙的怒斥吞云吐火,双龙戏凤的张牙舞爪,龙凤呈现吉祥如意。这是缸的半侧边图腾,雕刻的栩栩如生。而另侧边,是一只丑陋的怪兽。让我们惊讶的是,此怪兽竟是只有一个眼睛,一个凸大的鼻子,撩牙四瓣双开,眼睛与鼻子是垂直相对生出。一双扇形的招风耳朵,分别张开两边。

林默咋咋嘴自顾说:“你们不觉得此东西倒是生得丑陋?难道上古真有此怪物?还是说,是古人的凭空捏造?”

林默的所问,我和黄教授是无从回答。或许说,我与黄教授根本没有注意林默的所言。一直探究着怪物的图腾。在怪物的脚下,是刻画着一些零散的骨头,残肢段脚,也是有头颅,其中一颗骷髅头颅,是被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