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 (第1/4页)

正在我们惊讶不知所措之时,又听两声虎啸,从那花园中冲出两只斑斓猛虎,直扑而来。

没等我们开枪,就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中气十足的叫道:“虎儿,回来吧!”

说来奇怪,那个十分淡然的声音刚落,两只猛虎就立即前脚一顿,停住了前冲之势,看也不看我们一眼,转身就走。

这一下,就更令我们惊心动魄了。两只嗜血的百兽之王,听到那个声音,竟然像是训练有素的小猫小狗一样,任人驱使召唤,看来那个口出人言的东西,一定有什么洞天彻地之才﹑降龙伏虎之技傍身,就是不知道他是人﹑是神还是妖!

“外面的贵客既然已到寒舍,那就请恕老夫未曾远迎之过,快快有请!”未见其影,先闻其声,不知会从那堡垒一样的房屋中出来个什么样的东西。

我们一个个手扣扳机﹑严阵以待,不等它先行出来,我们绝对不会冒险前进。

【第一百四十九章】百灵谷(3)

话音刚落,就见一清瘦老者双手打拱,向我们走来,身后的两只猛虎,一左一右,像是保镖一样。

只见那老者穿戴极为奇特,一袭黑袍,非僧非道,也不像是平常住家之人所穿之衣,头上一条长辫,倒是乌黑发亮,显得十分精神。面容清矍﹑红光润泽,双目有神﹑长须垂胸,飘飘然似有几分仙气随身。

“呵呵,原是将军驾到,老夫有失远迎,恕罪恕罪!”那老者拱手施礼,淡然浅笑,对我们这群不速之客丝毫没有惊讶之意,好像我们手中所拿之刀枪,不是放血夺命的杀人武器,而是烧火棍﹑赶牛鞭一样,对之视若无睹。

无论如何,对方至少是个人形,而且是个彬彬有礼的老者,比我们想像中的毒虫猛兽﹑妖邪鬼怪至少要好多了。

但那两只吃人的猛虎,怎么会俯首帖耳的听命于他呢?

“打扰老先生的清修,晚辈实在抱歉,区区兵卒之辈,何来将军之称!老先生您太客气了!”刘老大作为营长,只得出列,双手抱拳施礼,“敢问老先生如何称呼﹑为何在此居住啊?”

看那老者的穿戴,非僧非道﹑非儒非商的,除了以“老先生”称呼他之外,真还不知有其他更为妥当的称谓。而刘老大的所问,正合我们心意,知道他叫甚名谁﹑为何在此,就等于了解他到底是人是妖还是什么啦!

“呵呵,老夫自号避世,大清人氏,乾坤变色之时逃到此处,至今也不知有多少年矣!”那老者倒似看透红尘﹑淡泊生死,让我们席地而坐,很是亲切的侃了起来,说是多年未见同类,能听听人类的说话,也是十分开心。

原来,那老者自号避世,说是出生于大清文宗咸丰三年,也就是农历癸丑年。折算成西历,应当是一八五三年。

当年家境颇为殷实,家大业大﹑衣食无忧。但他却性烦俗务﹑不治田产,淡泊了人间的功名利禄;放荡不羁﹑不喜仕途,终日想要摆脱红尘琐事,反而痴迷修真悟道﹑欲求长生。

后来遍寻诸家门派﹑苦研佛道经书,他继而认为全是谬误:佛教叫人参禅打坐﹑寂灭涅槃;道教提倡采阴补阳﹑守炉炼丹,全是误人谬论。苦修多年,到头来又看不惯佛儒之道,加之目睹世态炎凉﹑江河日下,朝为王候夕为枯骨的。于是自行摸索起修行之路,遍游天下﹑寻访高人,埋头古籍﹑参悟玄理。

又过多年,终于博采独见,所学极为杂陈,天文地理﹑奇门遁甲,相牛看狗﹑洞参阴阳﹑推背图马前课等等,更为奇特的是,他竟然结合自身所悟,从古籍《山海经》和《御兽春秋》中摸索出来一套伏虎降龙的手段,天下多种走兽,大部分能被它驱使

待到大清宣统三年,也就是辛亥革命那一年,他也就更加不恋红尘俗世,无意间遁入这个“天坑”之内。

刘老大也曾问他:“既然出家修炼,何不找名山大川之地,为何称这个百灵谷为天坑呢?”

那避世说是,天下名山僧占尽,又有道观去瓜分!更何况我与他们,道不同不相为邻,他们登高上山,我就俯身下地,恰遇这个数千年来人迹罕的深谷,虽然不大,却是极深,浑然天成,冬暖夏凉,像一大坑,就在这下面住了下来!

听了那避世的身世自述,我们全部感叹不已,像他这样,纵然不是天神地仙,也堪称是亘古奇人。但最奇怪的是,一番交流沟通下来,他的善恶之观更是与世迥然不同!

避世认为,善非善﹑恶非恶,无恶不善﹑无善不恶!所谓善恶,立场不同﹑多寡之别而已!比如他身边的这两只猛虎,老夫大发善心养着它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