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 (第1/4页)

幕耙彩谴缶����邓���久挥谢啬锛遥 �

“那后来呢?”刘老大虽然话不多说,却是追着不放,想要对此事刨根问底,毕竟一个大活人不可能就这样不见了。

“后来啊,霜霜她娘家和我也是有些偏亲戚的,知道我绝对不会害了霜霜;在我们这儿找了几次没有找到,也就报官处理。官家派人又查又问的,也是没有办法我确实没有害她藏她啊!这事儿到现在还悬着呢,听说还不算结案”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看要想弄清楚这件事,就必须到那药仙崖中走一趟瞧瞧!还有那盏十分奇怪的鬼灯笼,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们来你们这儿的路上,也同样看到了那个鬼东西!”刘老大说。

“对,我们马上就到那药仙崖去,看看到底是什么鬼东西在作怪吓人,而且还会偷盗人家的尸体,这种鬼怪精灵,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呢!”大傻兄弟站起来就要冲向那药仙崖。

“呵呵,我说大傻兄弟啊,你先坐下吧,别总是毛毛躁躁的,作为军人,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大意,都要牢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兵家铁律!”刘老大笑着说,“老人家,还是麻烦你先讲讲,那个鬼崖到底为什么让人提起变色啊?”

“我说你们几个后生啊,你们的一片好心好意我心领啦,但你们千万可不能到那个鬼地方去!要是你们这么好的人在那儿有个三长两短的,老婆子我可就有罪啦!”魏阿婆一听说我们要到药仙崖去,连连摇头摆手,不肯再说。

“老人家啊,你先讲讲嘛,我们能去就去,不能去时,我们也不会冒险送死的!”李狡黠地笑着说。

“好吧,我就给你们讲讲那药仙崖的来历先!”魏阿婆一听李说我们也不一定就去那药仙崖,就开口讲了起来

【第二百六十六章】鬼推磨(8)

提起那道药仙崖,就得从我们这儿的特产说起。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我们这个穷地方,山瘦土薄、种多收少的,就是有一样好处,那就是盛产药材。

我们这里可以入药的树皮﹑草根﹑野藤萝虽然不少,但真正出名的只有三种,那就是枸杞﹑茯苓和黄精。

你们这些当兵的可能不清楚,那三味药材,虽然并不是说怎么值钱,但只要按方调和、配伍得法,而且是长期服用,那效果可不是一般的好!

所以我们这穷山恶水的地方,虽然生活上很是艰苦,但百岁以上的老人却是很多,全靠这个啦!

就拿枸杞来说吧,这东西就有好几个名字:春天叫天精、夏天叫枸杞、秋天叫地骨、冬天叫仙人杖,也有的地方叫做西王母杖。如果长期按法儿服用,虽然不能像传说中的那样让人轻身不老、与天地齐寿,但确实可以坚筋强骨、益寿延年。

这么说吧,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外乡人到我们这里来,恰巧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手拿一根藤条,在抽打一个须发皆白、身体佝偻的老汉,旁边又跪着一个比那妇女稍显年轻的汉子,替老人向那妇女频频求情。

那个外乡人一看,认为那中年妇女肯定是个不守孝道的恶媳悍妇,竟然用藤条抽打老公公,而那个跪在地上求情的汉子,肯定是她那不争气的男人!

于是那外乡人义愤填膺,连忙上前劝阻,说是不敬堂上二老双亲,就算天天烧香磕头,神灵也不会保佑你的;更何况你竟敢鞭打老人,难道你不怕老天开眼、身遭报应吗?

越说越气,那个外乡人指责完中年妇女,又指着跪在地上的汉子说,男子汉大丈夫的,一跪天地、二跪父母、三跪君王师尊,你怎么能向自己的内人下跪呢?更何况她在鞭打你父亲,你竟然惧内到这种程度,真是让人齿冷心寒

谁曾想到,那三个人听了外乡人的话,竟然忍不住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一阵捧腹大笑之后,那个中年妇女笑着向外乡人介绍说,那个跪在地上的汉子,却是自己的孙子,而甘愿受罚的那个老翁,就是她那不听话的儿子!

外乡人哪里肯信,连连摇头摆手,表示自己怎么会相信这等谎诞鬼话!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跪在地上、比中年妇女稍显年轻的汉子,和那个甘愿受人责打的老翁,竟然也是点头承认

那个外乡人呆呆地愣了一会儿,终于明白,自己这次是遇上仙人啦!

傻呼呼、呆滞滞地愣了好久,那个外乡人扑通一声双膝跪地,频频磕头,请求上仙能够收他为徒,传给他一些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仙方!

这一下,反倒是让那一家三口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