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部分 (第1/4页)

。即便他不去曹营,能隐居在此,等天下一统后,再出山也不错。

等我回来,诸葛亮还沉浸其中,一会儿眉开眼笑,一会儿摇头叹息,手中执子,半天也落不下一子,偶尔落下,又会拿起,看样子也很是伤神。我笑着坐在他对面:“先生,这幅棋谱很是费人心血,赵芸本就不擅长此道,看着它,更是恍惚头疼。先生觉得呢?”

诸葛亮抬头看我一眼,半天才醒悟我在问他,急忙投子叹道:“果然是难得之物。这棋局布局极其巧妙,处处有眼,又处处死着,让人进退两难,拿捏不住呀!不知姑娘可有解谱?”

我摇头:“没有。家兄得到的只有这幅残局,也想过办法寻找解谱,奈何无处可得。听说蔡先生只有一女,家兄多方查询,得知此女流落匈奴,似乎被匈奴贵族所纳,急切之间,却是无法了。家兄曾道,说不定此棋本就无解,乃上古流传下来的无解之谱。”

诸葛亮摇头:“不是这样说法。任何棋谱在世,总有解法,哪有死棋之说。我观此谱,生机盎然,并非死子,只是短期无法寻得解决之法而已。”

我一语双关道:“先生于弈棋之道甚为高超,然而看来生机盎然的棋局并不一定就有生路。很多时候,人们努力的结果还是无奈,就像这棋谱一样。先生,您说呢?”

诸葛亮直摇头:“只要有一线生机,也应该尽十分努力去做,哪怕最终没有结果,努力过了,尽心了,也没有遗憾了。”

果然是异常执着的人,我笑笑不再争论,而是转移了话题:“可惜蔡先生死了,否则,我还真想向他请教一些学识。”

“是呀,真是可惜了。蔡先生的人品学问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呀!”

轻声叹息中,我也道:“可惜蔡先生一身才华竟然落到如此田地。董卓可恶,人人得而诛之不假,可王司徒如此作为,却是直接将大汉江山推进了万劫不复的地步。一己之私,倒霉的却是千万百姓。”

诸葛亮愣了一下,反驳道:“罪魁祸首是董卓。王司徒也是操之过急,有些过火。”

“过火?先生,他操之过急是真,可再怎么说,像蔡先生这样的人于他有何害?于国有和害?就因为蔡先生是董卓强行任命的?就因为蔡先生在修史?连一个说真话的人都不敢放过,王司徒的为人可见一斑。你们包括我兄长都说他灭了董卓,对大汉江山是个功臣。可我却认为,他杀董卓不过是权力之争,不是他的一意孤行,没有容人之量,大汉江山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诸葛亮连连摇头:“姑娘的言语真是出奇,恐怕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董卓为人残暴,行事逆天理,灭人伦,提起他,无人不咬牙切齿。王司徒设计杀董卓,天下人谁不称道,唯有姑娘才……。”

我胸有成竹道:“我有我的道理。在洛阳,董卓虽然掌控了皇帝,可内有反叛之人,外有强敌环视,可以说只要有心,杀董救皇室机会比在长安多的多,王司徒那个时候为什么不做?很简单,在洛阳,王司徒没有杀了董卓后掌握大权的信心,因为那里高出他的人太多。他杀蔡先生,就是害怕后人揣摩出了他的真正意图,从而落下不好的名声。”

诸葛亮还是不断地摇头:“姑娘过于偏激了。”

我淡淡一笑:“或许吧!对王司徒这般行事,我实在是有些气愤不过。不过,我要是董卓,断不会让大汉江山落到如今的地步。”

诸葛亮一笑:“姑娘真是博学多才。我倒是想请教,如果你是董卓,你会如何做?”

我胸有成竹地回答:“其实董卓一开始就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废帝。”

诸葛亮点头:“不错,逆臣贼子之作为。”

我淡淡一笑:“非也,废帝并不一定是逆臣贼子。先生,霍光大将军也废过皇帝哟,你认为他可废错?我的观点是,辨帝那样的少主更适合他掌握权力。如果他将辩帝和皇太后抓在手中,也不会落个如此下场了。”

诸葛亮马上道:“请教了。”

我道:“少帝怯弱,太后无援,正是掌控的好机会。董卓废帝的理由是皇帝软弱无能。岂不知性格软弱无能的皇帝更利于权臣掌政。何太后此妇,心狠无智,没有能力和才智过问军国大事。可以说,当时的洛阳城里,董卓已经掌握了军政权。而后来反他的中坚力量那个时候也都在朝中,并没有自己的势力,如曹大人、袁大人等。其他的诸侯势力,也是还是服从朝廷指派的。所以,作为一个外臣,在没有完全立足的情况下,应该先对皇上表示忠诚,再买好太后,拉拢朝中重臣。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