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 (第1/4页)

一阵喘息声响起,我的,王越的。刺痛从左手臂和腋下传来,我能感觉到鲜血慢慢地浸了出来,可我的注意力不在自己的伤口上,而是对面的王越身上,王越身形没动,我能听到他急促的喘息声,能看见他凝固不动的轮廓,却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我的月儿端端正正地插在他的心口上。

月亮慢慢地从云后露出了脸,清辉依旧挥洒下来,王越的面目渐渐清晰,他正用不相信的目光盯着夹在我腋下的剑,跟随了他四十年的剑。在双方启动的瞬间,我拼上一命赌博上了王越的剑势。运气不错,在王越的剑刺向我胸口的瞬间,我轻轻侧了侧,让他的剑刺进了我的左身,贴肋骨从腋下而出,我左臂用力,将他的剑死死夹住,造成利剑穿胸的假象。黑暗挡住了我的伎俩,王越感到剑上一紧后,误以为他已刺中了我,有了片刻停顿。我就是要造成他的错觉,利用了这片刻,右手一送,将月儿刺入了他的胸膛。

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了下来,和我脸上的汗水融合在一起。面对他有些凄楚的目光,我慢慢放开了他的剑,缓缓后退,他胸前的鲜血随着月儿的退出涌了出来,他的剑也慢慢退出我的身体。

王越低头看了看胸口,笑了:“老了,我真是老了。”

我依然握紧了月儿,却羞愧无比:“对不起,我……,我……”

王越松手摇头:“不,你很机敏,很聪明,我输得心服口服。呵呵,换作他人,不敢使用这等两败俱损的手段。生死之战,容不得你儿女情长。”

泪水依然流着,面对这个老人,我除了愧疚,心中没有半点获胜的感觉:“先生有何交待,赵如一定照办。”

王越喘息着,慢慢坐到了地上:“此处风景甚好,我很满足。赵如,与你之战也是我平生所追求的,我很开心,真的很开心。”

我大恸,虽说是生死之战,可亲手将王越这样的人送上黄泉路,我却难过之极。放开月儿,我慢慢走到王越身边,深深鞠躬:“先生,您的家人在何处?赵如一定奉他们为至亲。”

王越并未搭话,我仔细看去,他面含微笑已经去了。一代剑术大师就这样走了,走的悄无声息。可他似乎真的很满足,他脸上的笑容很亲切,很舒服,没有一点做作,那是发自真心的笑。轻轻阖上他的眼帘,慢慢把他放平在地上,我对已经冲到旁边的秦勇吩咐道:“在这里找一处上好的地方,埋了他吧。你亲自办,不要让别人知道。”

我没事人一样,在城外游荡了两天,才在秦勇的陪同下回了家,众人以为我没有追上师兄,空手而回了,都来安慰我,我装作怄气的样子耍耍小脾气,混了过去。

邺城的军演结束了,马超的去向也定了,马家军也散伙了,能力强的争先恐后地往虎豹骑里钻,能力弱点的也在找寻有更好待遇的位子。曹操得意之下,干脆在虎豹骑和陷阵营中精选了五千骑兵,又在左右护卫营里选了一万将士,还在太史慈手里拿了三千士兵,组成了新的马家军交给马超,让他带兵去合肥镇守。

没人知道我刚经历了一场生死之战,没人知道王越这个剑术大家已魂离人世,在大众心里,他就像传说中的人物一样,应该遁入深山,或者化羽成仙了。邺城城外的小山谷中,只多了一个无人知道的小坟包。

我躲在家里养伤,养了十来天后才去见曹操:“主公,我要南下了,离开襄阳半年多了,也不知道小公子怎样。”

曹操看我一眼:“自己当心点。冲儿很听话吧?”

我乐,很得意收了曹冲这个义子:“主公,说起小公子,真不错,这次回去,我想把他带回洛阳了。洛阳的学业堂已经修建完成,胡先生也答应了主公,让小公子做胡先生的亲传弟子,也不错。我还想在襄阳拐几个才子去洛阳,担任学业堂的先生。”

胡昭、胡孔明,是钟繇的同门,也是这个时代的大书法家,教育家,一身超凡脱俗的大学问。他不愿意做官,任凭袁绍、曹操多次征召,据不到官。袁绍曾气得欲杀他,曹操也无可奈何,只能望而生叹。而胡昭为了躲避各路群雄无休止的辟召,索性迁居到陆浑山中。陆浑山绵延三百里,散居着许多百姓。这些居民,常常由于一些琐屑小事而发生争斗,他们的孩子也都是不识字之辈。胡昭看到这种情况,就开馆办学,教他们识字、读书,使他们明白人时间的道理。同时,对山中居民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进行劝说、化解,很快使这些居民之间平息了争斗。因此胡昭在当地获得很高的声望。他居住的三百里山川,也像无忧山庄般成为了世外桃源。

我得知曹操对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