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4页)

“先生学问渊博,书法超群,棋艺也高超,您就是多才多艺呀。我想,这里的先生不仅需要精通圣贤学识的人,还需要延请一些技艺高超之辈,如琴、棋、书、画、礼、乐、器皿、建筑、技巧、水利、农耕、医学等人才。先生们在培养孩子们学习这些得同时,也可鼓励他们动手创新,一个人的想法可以让十个人一起验证,到最后,相当于一个人的能力,集中了十个人的智慧。这样,这些孩子的实用能力大大加强不说,在技艺上发明创造应用到社会上去,就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后面的这些话,都是当初羽哥哥教我的,我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述说的对象,今天总算卖弄了出来。

胡昭听着我的话,在屋里来回走动着,时而皱眉,时而微笑,时而点头,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我正等他的回应。他嘿嘿笑道:“你说的十分新鲜,却很有道理。嗯,一人之技发挥出十人之智,的确有不小的作用。发明创造,嗯,多人的技巧发明确实有促进生产的作用,整个社会会因为这个而进步,听起来虚无,细想起来,却大有道理。”

我赶紧拍老实人的马屁:“我就爱胡思乱想,先生这一说,倒把我的话解释清楚了。”

胡昭摆手:“这可不是胡思乱想,大有道理,大有道理。”

我嘿嘿直笑:“我还在想,这学业堂以后的学生中,穷苦人家的孩子毕竟是多数,他们渴求知识的是对的,可不能让他们生懒惰之心。要让他们知道,所有的收获都是他们付出努力的结果,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所以,朝廷不是白白供养他们,而是有条件的。”

胡昭愣了:“曹公不是说了,这些孩子由他的冀州府供养吗?怎么,他反悔了?”

他脑筋转得倒快,我急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曹大人也没有说这些,正相反,他还说,钱的事情不要您操心,他也只管全力供养,其他的绝不过问。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也是我自己的实践。先生,我在寿光收养的几十万流民,还有在各地设立的抚孤所,真的全靠我生意所得来供养,我也养不起,所以,我采用的是自力更生的方法,就是让有能力的人都要做事,无论大事小事,反正都要做事,哪怕是几岁的孩子,他就是为做事的大人搽汗、倒水、拾树枝,也算做事。只有先做了事,才能吃饭。”

胡昭一下子就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来这里的孩子们也要学会自力更生才行,不能白吃白住,对不?”

我点头:“孔先圣也是这样教导弟子的呀,空手吃白食可不行。学业堂的周围有的是农田,我去向曹大人建议,把这里划为学业堂的,学生自己种地,产的粮食自己吃;还有,城里的各种劳役也择选一些有技巧的,让他们参加,即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他们的生活能力,也能融入社会,不会像襄阳的学业堂那样,脱离社会,成为读死书的人。”

胡昭是频频点头:“此法完全可行,完全可行。”

我嘿嘿直笑,拉拢各方人才为我所用的想法大功告成,曹操听了,定是高兴:“先生如果同意我的想法,我可以让商队在行商的时候,关注这方面的能人,然后告知先生,延请他们来此。我认识神医华先生,我去找找他。”

胡昭呵呵笑了起来:“我可是听说你也有小神医之名,有兴趣来此任教吗?”

我急忙谦逊道:“我的医术和华神医比起来,是天壤之别,还是不要来献丑的好。再说,我这个人坐不住,嘿嘿,在这里当先生,您可就有气生了。”

督促下面的人按胡昭的要求将学业堂的匾额更换好了,我暗地里把曹操派来的侍从和我自己的几个人当一般的杂役安插进好后,方告辞而去。安插这些人不是不相信胡昭,而是暗中发现一些实用的人才好向曹操推荐。

安排好洛阳的一切,我归心似箭,只去向三个老娘请了请安,拉着秦勇就上路直奔新野而去。回家的感觉很舒服,想着马上就可以见到哥嫂和孩子们,我就兴奋的很。远远看见新野的城墙,我猛地一夹小白,加快了步伐。旁边的秦勇也笑着赶上:“公子不要急,快到家了。你放心,礼物早就准备好了,都在总店里呢!”

我也乐了:“嘿,我是心急了点。你也知道,我又有半年多没有回来了,小家伙都应该呀呀学语了。你说,他会叫我叔叔了吗?”

秦勇咧嘴了:“这才过了多久点时间,有那么快吗?倒是小公子怕等的急了,不知道哭成什么样子?”

想想也好笑,上次我走的时候,曹冲的泪水就没有止住过。这说到底,他才12岁,还是个孩子,离开疼爱他的家人四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