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部分 (第1/4页)

了这一千五的兵士,个个精神抖擞,一看就知道平时训练有素。刘备的注意力却不在这些士兵身上,而是对赵羽非常好奇。

在他的寻问下,太史慈也把赵羽地一切仔细说了一遍,包括江东之行。不过,出于对赵羽的保护,很多事情他还是没有说,比如商队,练兵等等。末了,他看看赵云,说道:“子玉不想出仕,他已经对孙将军说了,他这一辈子,只跟着子龙兄长,做子龙兄长的随从,而不会去做任何人的臣子。”他很明白赵羽的想法,知道赵羽不好说很多话,干脆帮他把一些话说了出来。

刘备和孙乾互相看了看,都看向了赵云,他们简直没有想到赵羽会是这样的人,一身本事居然只愿意做赵云的随从。赵云苦笑了,望着刘备探询的目光,也把在易京发生的一切说了一遍:“子玉之所以这样说,想必是要遵守他对我的诺言。他当初离开的时候,曾对我发誓,再见面后,要跟随我一生,不离不弃,不背不叛。”

刘备还是莫名其妙:“遵守这个誓言也不是他不愿意出仕的理由呀!”孙乾也说:“投效主公,也一样跟在子龙身边呀,况且,兄弟同侍一主,与他的誓言没有任何冲突。”

太史慈叹气说与他们听:“子玉为人心地极为善良,虽然有一身好武艺,却不愿意去伤害别人,哪怕是战场厮杀,他也不愿意去。他说,他不忍心看见战场厮杀,也不想参与这些事情。可是,现在是乱世,要是跟随明主,必要尽心尽力,就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这些杀戮、征战的事情中去。如果没有对子龙兄长的誓言,他宁愿隐身山林,做个无忧无虑的世外神仙。所以,他对自己有个北海小神童的名声是惟恐避之不及。他不让那些兵士喊他将军,而是让他们叫他公子,也是这个原因。”

赵云吃惊地看着太史慈:“将军?他既然不出仕,怎么又会变成将军了?”太史慈一笑:“他可是个校尉偏将,是北海国相孔大人任命的,有正式的朝廷任命文书。在外面,比如江东,大家都叫他小将军。不仅如次,他还是寿光县令,官职比我大多了。”赵云听的是苦笑连连,六年不见,这个弟弟给他的惊奇太多了。

孙乾看看神色不定的刘备,继续问太史慈:“那就是说,市面上的那些传言大多都是真的,赵羽真有治国安邦的本事?我看他也不过是个才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的本事?”

太史慈想了一下才说:“子玉真实的本事到底有多少,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要说治国安邦……也算不上吧!他倒是对农田水利之类的事情有点研究,在寿光,这个县令当的也算称职。我只知道他的武艺是比较厉害,其他方面,传言多有夸大之处。当然,他的医术真的很高超。”他知道赵羽不会像他们一样,去做谁的臣子,所以,话中自然少说了很多,特别是赵羽的军事才能,是只字不提。

这点上,刘备他们倒也没有怀疑太史慈说的话,在他们看来,世间传言本来就很夸张,特别是乱世之中,反正吹牛也不上税,怎么夸,别人都不可能专门去核对。就太史慈说的这些,已经让他们感到很惊奇了,这也的确算是个大人才了,至少一个孩子安置了近四十万的难民,管理好了一个县,已经可以让任何霸主另眼相看了。

用过晚饭,孙乾安慰刘备:“主公,这赵羽的确是个人才,而且是文武全才。他虽然说是不出仕,可是既然他愿意跟着子龙将军,也相当于跟着主公了。他现在这样说,不过是孩子心性罢了,那有身怀绝世才华,肯自甘埋没的人?待过些日子,他自能为您所用。”

刘备叹气:“子龙也说了,会好好说与赵羽,让他为我所用。这点上,我倒不疑。只是,这样一个人物在身边,却只能看,不能用,真是有点……”

孙乾笑着说:“不管怎么样,这些年来,北海小神童都是炙手可热的人,能留下主公这里,比什么都强。如果说了出去,四下来投的人才应该不会少。”

刘备想想,也点头:“不错,的确是件好事情。不过,现在我们还没有落脚之处,实力太小,还不能说出去,否则,人才没来,倒可能把曹操等奸贼引来。我就知道,那曹操就对这个小神童念念不忘,多次说过,将来拿下东莱,一定要他为我所用。”

晚上,赵羽自然钻进了赵云的营帐,六年没有见面,有好多话要说。看着这个已经长大了许多的弟弟,赵云像以前一样疼爱他:“这几年苦了你到处奔波了。你也真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还和这么多英雄豪杰成为了朋友兄弟。兄长真为你高兴。”

躺在赵云对面,赵羽眼睛都不眨地看着他笑:“我那有他们说的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