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 (第1/4页)

元复帝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我点了点头,指了指远处的一座山,说道:“那你看那座呢?”

众人一齐向我所指的那座山看去,瞬间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因为我指的那座山在我们这一看,显得十分的突兀,因为它山顶上植被茂盛的程度,很明显的要高于它附近其它的山,就同我们此时所在的这座一样,不过可能是由于地形的关系,我们在山下看的话,不注意的话却并不是很明显,所以此时此刻才注意到。

“那里还有一座……还有那里……最远处的那一座也是……”我一座座的指去,一共指出了五座这样的高山。

“还有那!”这时候,一向细心的苏媚儿,也找到了一座我没有注意到的。

“这里也有。”紧接着,阿奴也是发现了一处。

于是大家开始一齐寻找起这种山顶的植被要比其他山顶茂盛的山峰来,结果就这么仔仔细细的找了十多分钟,就又多指出来一座,算上我们此时所在,一共九座这样的山峰,再无其它。

杨天峰一直没有很认真的去找,因为他是背着小童爬上来的,虽然他体格好,但是也架不住背着一个一百来斤的负重物爬山啊,自从上了山顶之后,就一直在一旁坐着歇着恢复力气,因为一会儿肯定还得背着小童下去呢。

这时候他比较客观的说道:“是不是指是巧合啊?毕竟这不是一处,是好几处呢,放在一起,也就没觉得山顶上的植被比其他的山顶多有什么特别了。”

“不对。”我老叔摇了摇头,否定了杨天峰的话,说道:“如果是别的数字,或许有可能只是一个巧合,但是九,这一直是中华文明传承里,一个很特别的存在。”

第409章 九子阵

我老叔讲到,说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而极于九,皆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也就是说,所有数字的笔画都是从“九”这个字中变化而来。

而中国古代,九又被当为阳数中的极数,提到这个极数的地方比比皆是,如《易文言》中便说乾玄用九,乃则天;《楚辞九辨》中也有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管子五行》中也提过,天道以九字,足可见古人对“九”这个极数的重视。

像古代皇家,而从古之今,很多与帝王有关的事情,都和九有关系,就连帝王本身都被称为“九五之尊”。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如皇帝周围要设“九卿”,远从西周时就有,既是“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与少师、少傅、少保”,一直延伸到清代,变为“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通政使司、宗人府、銮仪卫”的长官,而朝廷命官也设为“九品中正”,京师亦设九门。

就连紫禁城的房屋的数量都为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而如今依然毅立于天朝四九城的那个每日聚集百万群众瞻仰红旗升起的城楼,也是面阔九间,深九间。

就连最遥远的传说中的夏朝,夏王大禹,也是划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供奉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其实造成这些缘由的,正是因为牵扯到了方术一门,因为帝王之家更是讲究风水运筹,要比民间百姓更重视道法方术对于其的影响,九这个字在方术中可以说是蕴含极大力量的一个数字,所以才会被频繁运用。

其实在中国最遥远的古代,很多出名的帝王,或是帝王手下的某位贤臣,往往都是精通道法方术之人,而且修为造诣几乎都可算是触碰天道,如周文王,姜子牙,诸葛孔明,东方朔,刘伯温等等。

像大禹这么做,或许就是一种可以稳定国运,使得国家几百年昌盛的大手段。

所以“九”这个字如果出现在这里,肯定不单单是一个巧合,也是一种方术布置所需,而又以九座山为这个方术阵法的根基所在,足可见这个方术的强大。

我老叔讲完这些,我是不知道杨天峰有没有听糊涂了,反正我还勉强可以理解,因为曾经半天河也跟我说过九这个字的特别,就是当时在**地下洞窟,看到九子镇龙柱的时候。

于是我就说道:“就像我以前见到过的那个九子镇龙柱,也是用了九这个数字。”

“诶?”没想到我无意间搭了这么句话,我老叔先是愣了一下,忽然一拍大腿,说道:“我好像猜到一点儿了。”

“你想到什么了?”看我老叔这么大的反应,我们都好奇的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