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部分 (第1/4页)

各位支队长,也都盼着部队能够升几格,自己也弄个团长旅长的当当。

许良清笑着说:“叫什么名字也无所谓吧,突击营这个称呼,叫了很多年了,也挺响亮的,改掉有点可惜。咱们不管名字叫什么,该扩军还是照样扩,你们这些当支队长的。每人都负责扩出一两千人马来,什么时候一改编,你们都是名正言顺的团长了。”

“好!”苏晓峰兴奋地喊道。“想不到我老苏也有当团长的那天。”

陆双勇指着薛柄文对苏晓峰说:“晓峰,当个团长就能把你高兴成这样?你看人家柄文,早就当了团长了,现在不也回来当个支队长吗王大成迟疑地说:“罗子,老许,咱们现在身处在**的防区里,尤其是身后的白长官,对于咱们一直都是心怀鬼胎的。如果咱们大张旗鼓地扩军和扩充地盘,恐怕会召来周围**的警惧,甚至促使他们对我们采取一些行动。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这件事情我们是不是应当谨慎一些更好?”

罗毅冷笑道:“我原来也是这样想的,但经过拍云飞这件事我明白了一点。即使我;七老实实地呆在活春。人家该惦记是照样惦记次,狄们也要担这样一个干系,还不如索性放开手去干

许良清说:“罗子说的有道理。我们现在这个处境已经是十分尴尬了,这次卓立然最终认输,是因为他还没打算跟我们彻底翻脸,加上滞春的百姓和我们团结在一起,让他觉得占领讳春得不偿失。未来,如果有机会,我想卓立然还会再次向我们发难的。我们与其这样谨慎微地等着他们来发难,不如先把部队和地盘扩大一些。有了部队和地盘,他们要想对我们发难,也得掂量一下实力了。这叫作以攻为守。真到我们有上万人马的时候。白长官想为难我们也就不容易了。”

罗毅说:“国共之间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磨擦了,未来这种磨擦还会继续,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非常大的磨擦。咱们一味退让并不能使自己更安全,到是扩大一些实力,才是真正的安全保障。”

罗毅没敢把话说得更透。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几个月之后,皖南事变就要发生了,那是抗战时期国共之间最大的一次磨擦。国民党在此事变之后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而新四军则索性抛开过去受到的束缚,轰轰烈烈地建立根据地和扩充编制。罗毅想,自己的穿越应当不会影响到这个事件的发生,毕竟自己对于历史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微弱的。如果皖南事变真的发生了。白长官估计会借机向突击营动手,所以突击营需要早做防备,多一些地盘。周旋起来的余地就更大了。

王大成说:“老许,罗子,你们说的道理我明白。我只是觉得,我们可以做得低调一些,不一定要这样张扬。比如说,我们在稀春之外扩充的部队,是否可以不用突击营的番号,而是叫作什么游击队之类的。这样即使军委会来查,我们也可以装作不知情。反正打仗的时候。这些部队还是我们的,并不妨碍使用。还有,只要我们名义上还是一个营,鬼子也会轻视我们,这样我们的压力也会小一些的

袁静道:“我赞成大成的这个建议,咱们可以以建立民兵的名义来扩充部队。我听粱明辉说,八路军在华北就是这样做的,正规军只是一部分,各个县的地方武装分别叫作县大区、区小队之类的,还有什么武工队、独立支队,番号多得不得了,**那边根本就搞不清楚八路军有多少人

罗毅和许良清交换了一下意见,许良清点头道:“大成这个提议不错。咱们可以再详细讨论一下,看看怎么实施最好。我们先把地域哉分一下,现在的各个支队,每个支队负责一个县。到县里之后。要积极地培育地方武装,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分开的时候,谁也不会注意到突击营有多少人。打仗的时候。只要集合起来,就是几千人马。”

“拉人马这种事情,我不擅长啊。”苏晓峰犯愁地说,“打仗我不怕,可是要去跟七大姑八大姨聊天什么的,我真的不会。”

张二虎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的,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实在不行,各村派人头数,一个村出十几个就够了

“你想拉壮丁啊?。袁静不满地说,“咱们是人民的队伍,可不能搞拉壮丁这一套啊

罗毅说:“搞群众工作,这是红军的看家本事,老薛、老唐、静,在这方面都有一手。我看是不是让他们开一个培班,叫作农民运动讲习所,所有的军官都要去听一听。还有。小静,你要准备一个地方工作的规定,把各种注意事项写清楚。咱们不光是要扩充队伍。最关键的是还要建立根据地,如果群众关系搞不好,根据地就建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