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部分 (第1/4页)

成功。美国人遭受重大的损失,必然会进行报复,这样日本就面临着对我和对美两线作战的困境,这将导致中国抗日战场上局势的逆转。我们打败日本人就指日可待了。”

“你说得有理。”委员长道。“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十分为难。这样重要的情报,如果我们隐瞒起来,日后被美国人知道了,难免会对我们心存嫌隙,而我们是离不开美国人的支持的。”

“委员长认为,这件事情会泄漏出去吗?”

“纸是包不住火的。”委员长道,“我们的情报来自于好几个渠道,甚至于还有从新四军江东突击营送来的情报,我想,这个情报延安方面也已经得到了。即使我们内部能够用纪律来要求保密,延安方面会不会借机把消息传递给美国人呢?我想。如果能够挑拨我们与美国人之间的关系,延安是不会客气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还是如实向美国人通报吧。”何将军道,“事实上,美国人只要得到日本人打算偷袭的情报,就会感到恼火,日本人和美国人之间的战争,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让美国盟友意识到我们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双方的盟友关系,这对于我们也是非常有利的。”

“好吧,就这样定下来。你把情报整理一下,通过外交渠道提交给美国大使馆。”委员长最终拍板道。

情报被送到了美国大使馆,又从美国大使馆迅速地送到了美国国内。然而,珍珠港事件还是如期发生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在日军的突然袭击之下,伤亡惨重。美国政府得到此消息后,当即对日宣战。次日,与日本厮杀了四年有余的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珍珠港事件日后成为一个重大的军事谜团,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在事件发生之前已经得到了有关的情报。但却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导致了重大的损失。有人认为,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这件事情上采取的是一招苦肉计,他需要用太平洋舰队的损失,来促使国会同意对日宣战。有人考证道:在珍珠港事件的当日,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舰非常凑巧地都没有停泊在港口,因为躲过了一劫,被击沉的那些军舰,有些甚至是已经退役的旧军舰。

这一巧合说明,美国政府并非没有做准备,而是故意让一些军舰和士兵充当了牺牲品。

美国的参战,使日本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原本部署在中国的一些精锐师团,不得不抽调前往东南亚地区。参加对美军的战斗。但另一方面,与美国彻底撕破脸之后,日本也就没有了束缚,能够放手在东南亚地区进行扩张。

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一周后,日军占领了缅甸最南端的城镇高东等地,并向缅甸首都仰光进军。缅甸一旦失守,中国最后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也就被切断了。为了保护滇缅公路,以便国际援助物资能够运入中国西南,国民政府派出远征军,由杜长官指挥,开赴缅甸作战,何继春作为杜长官的副手,赫然出现在远征军的队列里。暇年春,讳春竹园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为了迎接这批客人,沈红英带着一群干部在镇子里挂满了横幅,写遍了标语。秧歌队专门排练了若干场节目,准备表演给客人们观看。这批客人到来的那一天,罗毅、许良清等人穿着整洁的迷彩军服,站在镇口,迎着凛冽的寒风列队相迎。

“罗子,你说,这美国人跑到咱们治春来干什么?”苏晓峰在一旁小声地问道,想到马上要和美国人挥交道,苏晓峰忍不住有些紧张。

罗毅到是从容不迫,他轻描淡写地说道:“美国人已经对日宣战了,现在我们和美国,他们派出军事顾问团到中国来,是指导作战“指导作战,他们也应该到国军那里去啊,到咱们突击营来干什么?”

罗毅笑道:“白长官不待见我们,可是美国人不是这样想的。

咱们突击营擅长打仗,这名气都已经传到美国去了。我听说,美军顾问团可是慕名到咱们突击营来的。”

许良清补充道:“希亚的情报中心,也是美军顾问团要访问的地方。这一次有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情报,有一部分就是希亚他们破泽出来的。美国人听说我们一个小小的竹园镇居然还能够破泽日军的核心情报,觉得十分吃惊,指名要来见见我们希亚呢。”

“来了,来了。”邵平指着远处的一片烟尘喊道,那是美军顾问团的车队扬起的尘土。

“星条旗永不落,预备,起!”唐荣指挥着突击营的军乐队开始演奏美国国歌,这支军乐队从乐手到装备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国歌用喷呐和笛子演奏出来,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