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 (第1/4页)

视萁�⒅猩焦�����406年为魏文侯给所灭。前381年左右,“中山复国”,是为后期鲜虞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公元前296年又被赵国灭了。从此不再有白狄人的势力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

据说是白狄人就是现在白姓人的祖先。

“你可别忘了!”殷骞提醒我道:“这里接近塞外,来去自如,而且高唐村据说从不与外界来往,说不定就是当时东迁留下的那极少一部分,他们为了族群的唯一性,所以才故作神秘。这如果真是白狄人的文字,咱俩就发了!”

“发现个文字也能发?”我实在想不通,这些东西是怎么在殷骞眼里变成金钱的。

“那当然!~”这家伙抱紧了牌子,说道:“因为时间久远,有关白狄人的文献少之又少,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很不可靠的传闻野史。如果真能证明这块牌子上面就是白狄人的文字,必将在学术界掀起一场风暴!别忘了你是学什么的?这玩意儿足以让你功成名就!到时候名儿有了,你还愁没钱?!”说完,殷骞还亲了它一口,表示心爱不已。

我可不觉得一块死人牌位能给我的一生带来什么好运,只是他这口,跟亲了个死人似的,让人有点儿反胃。

“得~说也是白说!到时候你就等着跟我四处讲学去吧!~”殷骞见我一脸鄙夷的表情,也不在乎,夹起牌子,就顺着沟底朝东边走去。

刚迈两步,这家伙就停下来,眯眼歪着头向前面看了半天,抬起手指着问我道:“你看那儿,山崖角上,什么东西?金光闪闪的?”

“…哪儿有啊?!”我顺着殷骞指的方向瞅了半天,嘛玩意儿也没看见,挖苦他道:“你想钱想疯了吧?是不是看见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在那儿?”

“扯淡!跟你说正事儿呢!”殷骞一脸严肃,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再次说道:“你仔细看,真有东西!搞不好还是建筑呢!”

我看他不像是在开玩笑,只得又往前走了几步,努力朝前面看去。这次还真发现了东西,只见就在快要看不到的地方,这深沟的一角在太阳照射下,有那么一小点的反光,时不时地闪一下人眼。

“…你说的是那个?”我也用手指了指,问殷骞道。

“废话!”殷骞肯定地道:“你也不想想!这黄土遍地的,怎么会有大面积的反光物?绝对有东西!没跑儿!”

当下我俩不在言语,朝着那处几百米外的亮光走去。

大约十分钟后,当我俩来到一个“丫”字型的分叉口后,看清了那山崖上的东西,一时惊得说不出话来。

宽大的鸿沟在这里被一道山梁割开,分左右各一条路继续向两个方向延伸。但是在中间那道山梁大约十几米高的崖壁上,竟然沿着山势架了一条空中走廊,下面用无数根大腿粗的木桩斜插在山壁内,上面搭了木板供人行走,不但有防止坠落的栏杆扶手,而且居然还搭了琉璃瓦的廊顶。虽然在黄土高坡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已经被吹走了大半,但刚才从远处看到的反光,应该就是来自于这些黄色的琉璃瓦。

我分别往两条路上看了看,目力所及之处,这条“空中走廊”依着山势,无尽延伸,根本不知道头起何处,尾又在哪里?而之所以走到跟前才发现,是因为无论木头还是琉璃瓦,全都是和高原颜色相近的土黄色,不仔细看还真分辨不出。

“…好家伙!~鬼斧神工啊!”殷骞一边抬头看着,一边不停地赞叹道:“你瞧,梁上五颜六色,应该是画得有画…啧!啧!这可比颐和园的长廊长多了!少说得十几公里吧?”

“这不是栈道?”我看到这个,首先想到的就是楚汉相争时那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一百二十五节 上下为难

“这不是栈道?”我看到这个,首先想到的就是楚汉相争时那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开什么玩笑?!”殷骞瞥了我一眼,继续看着说道:“栈道是什么?仅仅是供人通过罢了。再说了,放着下面的宽广大道不走,非要费劲走那上面干吗?这可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空中走廊’!在黄土高坡如此土质松软的地方,造这么一条长廊,可不单单是空有人力物力就能办到的!其间凝聚了多少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你知道么你?!”

我白了他一眼,这个家伙,无论什么时候,说什么话,都得挥发一下自己“书香门第”的气息。

又感叹了几句,殷骞总算开始琢磨起实际问题来,四处瞧了瞧,问我道:“唉?你看见楼梯没?这玩意儿架那么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