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 (第1/4页)

终于!也不知道又坚持了几个三米,在我思维意识全都罢工的时候,只隐约听到“哗啦”一声,我总算钻出了水面。

脸上有小风刮过,谢天谢地,总算能呼吸了,可张大了嘴,喉咙里却只能发出“嗬嗬”的声音,肺部被挤压得怎么也打不开。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我努力撑着让上半身钻出水面,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再次失去了知觉。

…我死了么?也许刚才冲出水面只是一种幻觉,人在极度缺氧状态下是很容易出现幻觉的。

之所以感觉自己“挂”了,是因为这会儿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从小到大,几乎所有经历过的情景,都在我的记忆中过了一遍。记得有人说过,人在死的那一刹那,会将一生所有的瞬间都快速“读取”。

我曾问过舅爷这种说法是真是假,老爷子神秘一笑道:“我也没死过,所以我不知道。”

记忆里,我看到小时候一家四口人轮番照顾生病的我…记忆里,我看到自己一次又一次地发烧、打针…记忆里,我看到舅爷带着我和志豪到处帮人家处理古怪事件…记忆里,我还看到为老爷子守灵的那个晚上,那个我一人自言自语整夜的灵堂…

但有一件事,却在这些瞬间记忆里占了很大的比重,我不知道是因为这件事情回忆时间长,还是我对它的印象最深刻。

第二十八节

那是我回老家县城上学后的第一个春天,县体工队打算“斥巨资”在他们的南侧荒地里盖一个游泳池,既可以用来发掘和训练游泳苗子,平时也能对外开放挣些外块。

说是“斥巨资”,其实也没多少钱,小县城里不比大城市,一建就是占地多少亩的大型室内水上乐园,上面给体工队的拨款只够挖一个长二十五米,并排六个泳道的次标准泳池。

其实泳池这东西要说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挖好坑、硬化、防水处理、贴瓷片、最后放水就行了。

半年时间不到,游泳池就建起来了。据说当时去游泳的人就跟下饺子似的,总共也没多大的池子里挤满了人,连转个身都困难。毕竟一个小县城就能拥有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游泳池,在当时还是很少见的。

可是好景不长,只过了两个礼拜不到,人们慢慢发现,游泳池中的水开始浑浊不清起来,虽然管理方说每天换一次水,但每天都是还不到天黑,那池子里的水就开始发绿发浑。甚至有时池中还会莫名其妙地飘着好些大拇指头肚大的小蛤蟆。

刚开始还只是打捞清理撒药,随着蛤蟆越来越多,渐渐来得人也少了,泳池的维护,光是每天换水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经济来源主要靠卖票,管理方见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于是领导果断决定……暂时停止对外开放,彻查污染源和那些小蛤蟆的来路,根除后再继续对外营业。

于是停业前一天的清晨,管理处就没再给泳池换水。可是等第二天负责人来了一瞧,差点没把下巴惊掉。

只见满池子的水,只是一夜的工夫,全都变成了浑浊不清的绿色,而且还散发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腐臭味儿,隔着几十米开外都能闻到。

管理方一看这不行,赶紧组织人又是撒药又是消毒,换了池清水,好静观其变。

说来也怪,整个白天,池子里的水毫无变化,直到下午四五点钟,那些小蛤蟆出来了,成群结队地从泳池南面荒地中越过栅栏跳进池内,不一会儿,池水的颜色就开始变了。

众人这才找到结症,敢情这些蛤蟆是跑这儿洗澡来了!

可是这些蛤蟆究竟是在哪里滚了?身上为什么会又脏又臭?再说了,老家县城是一个相对较为缺水的地方,理论上不应该有这么多的水陆两栖动物,蛤蟆更不可能在没水的荒地中生存。

于是泳池负责人趁着天还没黑,带着几个管理员越过栅栏,开始在荒地中寻找这些蛤蟆的“根据地”。

往南探了三十多米,还真就让他们给找着了!原来这里有一个大水坑,椭圆形,长有三丈,宽才一丈。几人来到近前时,正有许多小蛤蟆从水坑中钻出,然后朝着不远处的泳池“挺进”。

泳池负责人觉得蹊跷,这水坑出现得有些古怪,算来县城周遭已经有近二十天都是艳阳高照,未曾下过一滴雨,就算这里是上次下雨时积的,二十天工夫也早就蒸发完了。而且这里的水虽然比起早上的泳池更加浑浊不堪,却并无臭味儿,很有可能说明这里是活水。

为了搞明白真像,他们先是找根竹竿探了探,和预想的一样,水坑内的水并不深,也就一米多点,但这么小的一汪水,怎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