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4页)

奶奶笑了笑,“没事儿,放心吧,孩子就是太小,身子还弱,没什么大事儿!”

可话虽这样说,奶奶一直好像皱着点儿眉头,一边儿收拾着东西,一边问我,“九斤儿,村子西边儿的那条漫水桥你还记得不!”

“漫水桥。。。。”我听着这名字,脑子里恍然像是有点儿印象,在我们这,村东山,村西的桥,打小的时候我就有点儿印象,那桥在我们村子最西边,可以说是去西边儿那些村子和上山的唯一通路,这漫水桥年头不少了,当时修的时候修的比较矮,一碰见雨季下大雨涨水的时候,那条桥基本就被漫过去了,后来,这漫水桥的名字,也就传开了。

第三十七章漫水桥招魂儿

我应了一声,“还有点儿印象,记得四五岁的时候好像在那去过!”

奶奶点了点头,“恩,记得就行,等一会啊,我带着你过去,咱们就在那给这李家孙子招魂儿!”

“去那。。。。”我惊了一下,不明白为啥招魂儿还要去那种地方,记得那地方都快要出了村子了,四周都是一片荒地,平时也没几个人过去。

奶奶没有回应,忙着收拾东西,我瞅着奶奶挎着一篮子纸钱,另一个竹篮子里面不知道还放着什么东西,眼看着过了九点,奶奶对李家媳妇说了句,“好好护着孩子,就在这屋子里呆着吧,等我回来了这孩子就没事儿了!”

李家媳妇感激的点了点头,奶奶带着我出了门,让我在外面等着,临走的时候,奶奶关上了屋子的门,在门前愣了一会,好像是在做些什么,因为距离不近,我没看清楚。

去漫水桥的路上,奶奶一句话也不说,一直是急匆匆的走着,可是我耐不住这种感觉,就问了几句,“为啥咱们要去漫水桥招魂儿啊!”

奶奶望了我一眼,“这事儿我也不清楚,但我知道这是一些老人传下来的,招魂儿最好的是在家里,但他们家里办着丧事儿,这桥上就是最适宜的了!”

说完这话,奶奶也不吭声了,我又接着问,”奶奶,你这手艺到底跟谁学的,不能是平白无故就给有了吧!”

奶奶听着愣了一下,“说出来你也认不得的,都是没了的人,老一辈人传下来的事儿,总得有个人会点儿不!”

“好了,九斤儿,别多问了,咱们赶紧走吧,这事儿说难就难,说简单就简单,要说这李老太也不是这么糊涂的人啊,怎么就把自己孙子的魂儿给带走了啊,这事儿,我总感觉蹊跷着呢!”奶奶皱着眉头说了句。

我听奶奶这么一说,冷不丁冒出句,“我听说村西的那个老寡妇也会点儿这个,不如咱们一块儿把她叫上!”

听我这么一说,奶奶愣着望了一眼,“这事儿你是听谁说的啊!”

“没谁。。就是和手上的那个憨子,陈汉彪闲聊的时候说的!”我赶紧说着。

奶奶摇摇头,“算了吧,这事儿简单了也用不着她,要是真有事了,她去了也是白去!”

就在这说话的工夫,我俩已经快到了漫水桥了,因为在村子里这条横贯南北小河常年流水,这入冬的时候不远也能听到点儿水声,没几步,我们就到了桥边儿。

这漫水桥的地界,基本就算得上荒郊野外了,还没出村子,也差不多了,奶奶在桥头停住了,这时候快到月末了,天边儿就一个眉头似的月牙儿,微微弱弱的光应着我们两个身影,在这荒郊野外,感觉心里挺不舒服的。

奶奶弯腰开始摆弄两个篮子里的东西,路上的时候我本来说帮着奶奶拿着的,可是奶奶偏不让,我瞅在一边儿瞅着,一个篮子里都是纸钱,另一个篮子一打开,我瞅着眼前一亮,居然是个纸人!

纸人不大,也就一尺来长,纸人上面套着一身小孩儿的衣服,看样子应该是那个李家孙子的。

那纸人开始没动,奶奶在桥头儿上点了两根儿白蜡烛,又拿出一碗香灰,点了三炷香,又在香烛前倒了一碗水,然后就在那桥头烧起了纸钱,嘴里念念叨叨的说着些什么,我听不明白,也不敢打断了乱问。

我站在一边儿望着,因为奶奶在身边儿,我心里也踏实,到没感觉出什么不对,眼瞅着三炷香慢慢的往下烧着,本来感觉没什么,但不知为啥,瞅着瞅着,我就感觉那三炷香烧的有点儿不对了。

三炷香眼看着一块儿点的,可是烧出的却是参差不齐,最中间的偏高,两边的一高一低,看着总是说不出的怪异。

奶奶烧完了纸钱,瞅着三炷快要烧完的香,在那愣了好一会,忽然叹了口气,“哎,看来这李老太走的不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