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部分 (第1/4页)

还有一种传说,是说这种木头是吸收天地精华而生的,用它做棺材可以保证尸体永久不会腐烂,甚至可以让人尸解成仙。当然,这种说法从来都没有被人验证过。

像这种异类的天材地宝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哪怕是皇帝也不行。据说当年秦始皇去东海求仙的时候,途中经过一个神秘的小岛,在那个小岛上就发现了一棵地棺。秦始皇为人暴虐桀骜,又贪婪成性,想把这棵地棺弄回去,便派了十个经验丰富的工匠一连锯了三天才将它弄断,结果在运回来的途中那装棺材的船只突发大火,连棺带船都沉入了大海,秦始皇也只能望而兴叹,也是在回去的途中,秦始皇便驾崩作古了。

所以,如果这口巨棺中葬有人的话,那其人身份一定无比尊贵,有可能是这个地方的某一代统治者,而那些石台上的古尸,极有可能就是殉葬的人了。

“百尸朝棺?”我心中一动,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但当想仔细去斟酌的时候,那突来的一丝灵感又烟消云散了,脑袋里只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地棺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忍不住心中想打开巨棺的**慢慢走了过去,只是这巨棺如此的巨大,连棺材盖子都足足有半尺多厚,可想而知它一定非常沉重,如果要仅靠我一个人的力量的话,要想将它弄开我还真没有那个信心。

“算了,多想无用,姑且就试一试吧!”

我将双手放在棺首的位置,可没想到刚使出一半的力气,巨棺便被我推开了一条缝隙。

我愣住了,这也太轻松了吧?急忙低头去看,很快就发现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

在这巨棺和棺盖之间竟然有一个卡槽,原来这棺材本身就是推拉式的。但棺盖没有紧紧贴住棺体,在两者之间有一道一指宽的缝隙,里面横放着许多手指粗细半寸来长的圆形木节,来充当棺盖的轮子,棺盖与棺体就好像火车与铁轨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才能那么轻松的便推开了。

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手段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这种木材如此的坚硬,要如此精确的开凿出一个卡槽和制造这种精妙的设计,就算是在现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这口巨棺可是不能随意挪动的。

很快便将这巨棺推开出一条两尺来宽的缝隙,我将电灯往里面一照,当即便有些傻眼了,这里面同样是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

不能吧?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揉了揉眼睛,但仍然什么都没有看到,这确实就是一具空棺。

我一下便将棺盖推到底部,从头到尾都检查了一边,除了在棺底中心的地方有一个方形的凹槽之外,什么都没有。

我只好将注意力都放在那个凹槽上面,这凹槽是个纯粹的正方形,长高宽都有半尺多,看样子,里面原本应该放置着什么东西,比如盒子之类的。难道是古时候有一段时间也流行火葬,这便是放骨灰盒的地方吗?我心中升起这样怪异的想法。

第三十章 棺中的凹槽

这时,一瞥之下我看到在这个凹槽的底部有一片痕迹,应该是被压出来的,用手摸了一下,还有不平的触感,应该是原本放在这里的东西因为时间太长才留下的。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

我仔细注意着那些痕迹,慢慢发现这些痕迹组成一片奇异的花纹,看起来像是一幅图,但是却看不清楚。

然而,忽然间我又觉得这种图案看起来有些熟悉,仔细一想才记起在来时经过的那个观星台因为月光照射印在地上的白色小点所组成的便是这样一副图案,而且,更让我震惊的是,现在我才想起来,我从河南弄回来的那个十重棺的底部也有这样一片花纹,只是十重棺上那是反面的,但是如果要印下来的话,就跟我现在看到的一样了。

我又用手比对了一下,结果却发现这个凹槽的的大小跟我那个十重棺非常的吻合。

我有些傻眼了,这是巧合吗?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不太可能,这两者绝对有联系,甚至,那十重棺本来就应该是存在于这里的,只是后来被人取走了而已。

根据阿炳的说法,那个十重棺曾在唐朝的时候出现过一次,但却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从现在的种种迹象来看,当初那个王爷很可能便是从这里取走了十重棺,并且将其打开了。

后来因此引发了一连串的祸事,而杨筠松可能就是受人所托,寻找到了当初赶龙客留下来的一处秘地,将那十重棺又藏了进去,后来又重新的布置了一番,防止有人再次盗走十重棺。

可能他也没有想到,在一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