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 (第1/4页)

弟弟刘琮。

刘备得知刘琦来意后笑道:“伯玉,日后你就是荆州牧,饶恕谁不饶恕谁皆是你一句话的事情,既然你顾念兄弟之情,那就饶仲玉一命也不是不可以。”

“多谢叔父理解,仲玉尚未成年,许多事情他也是无能为力。此次能够为父报仇,皆是仰仗叔父的支持,刘琦感激不尽。”刘琦连忙对刘备说道。

“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我皆为汉室宗亲,你父如今身遭不幸,叔父身为你的长辈,哪能不代你父看顾你一二。伯玉,如今荆州初定,需要你做的事情很多,你的身体一向不好,切不可过于操劳。”

“多谢叔父关心,刘琦一定谨记。”

叔侄二人说着话,刘琦的心事已经放下,他就担心刘备会对刘琮不依不饶,却没想到刘备会如此好说话。

“叔父,如今襄阳初定,但刘琦能力有限,恐无力掌控荆州全境,故想要将江陵以南托付于叔父,还望叔父千万莫要推辞。”

“不可不可,叔父是念在与你父同为汉室宗亲的份上才出手相助,岂可拿你好处,那岂不让外人说闲话。”刘备闻言连连拒绝道。

“叔父莫要推辞,此事就这样决定,叔父即支持刘琦为新任荆州牧,为何却要违背刘琦成为荆州牧后所发的第一个命令。”刘琦见状坚持道。

“这,这,你这孩子真是胡闹,此事万万不可。来人,立刻点齐兵马,随我返回荆南。”

“叔父!”见刘备要走,刘琦连忙拦住刘备哭道:“叔父,侄儿在这世上唯有叔父了,眼下荆州虽定,但群狼环伺,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丢到父亲留下的荆州。叔父岂可为了区区几句流言蜚语就对侄儿袖手旁观。”

“唉~伯玉你且起来。”刘备叹了口气,伸手去扶刘琦。而刘琦却在此时异常固执,“叔父若是不答应,侄儿就不起来。”

“伯玉,你已是荆州之主,岂可如小儿般胡闹。这样吧,叔父暂且为你看守江陵,防止被江东所乘,至于其他地方,就要靠伯玉你自己努力了。”刘备想了想,对刘琦妥协道。

刘琦闻言大喜,连忙起身对刘备道:“叔父此话当真?”

“当真,不过叔父也只替你看顾江陵两年,两年后你可命刘磐前来接管江陵。”

“这,好吧。”刘琦原本想要反对,但见刘备态度坚决,也只能勉强答应。

送走了刘备,刘琦回到府中,就见府中一人脸上带着玩世不恭的笑容,冲着刘琦竖起大拇指夸道:“公子好演技,在下都差点信以为真。”

“仲达莫要取笑,你肯定那刘备真的会中计?”刘琦苦笑一声问道。

“呵呵,刘备,枭雄也,此时仁厚不过是掩人耳目,尚未得势罢了。大公子,莫要被刘备那副伪善的面孔所欺。若是心存疑虑,不妨想想那张允、王威是死于何人之手。”仲达闻言对刘琦说道。

仲达是刘琦在抵达江夏不久后上门毛遂自荐的一个人。刘琦一开始并不是很重视此人,但幸好有此人帮忙,刘琦才能依靠残兵守住了江夏,为率兵在城外等候时机的关羽坚持到了战机的出现。

刘琦原本想要将仲达介绍给刘备认识,也好叫刘备不要小瞧自己。他刘备有诸葛孔明,而自己则有仲达先生。只是当刘琦对仲达提出自己的想法后,仲达却没有答应,反而一脸神秘的交给了刘琦一份情报。

看过仲达所给的情报以后,刘琦不由冷汗直冒,这份情报里记载的,竟然是自己所信任的谋士伊籍与刘备在江陵所留下的谈话记录。刘琦不知道这份书信的真假,一开始还不信,但在随后仲达对伊籍的试探中,刘琦发现了问题。这伊籍只要谈论到刘备时,除了夸赞还是夸赞。人无完人,一个人即便再优秀,那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但在伊籍的口中,刘备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

事出反常必为妖,即便刘琦还有些不信刘备对自己好是别有用心,但两个兄弟刘磐、刘虎的劝说却又让刘琦对刘备暗生警惕,接受了仲达先生提出的自保建议。随着荆州大局已定,刘备成为了荆州最大的赢家,无论声望还是实力,刘备皆为第一。在这种时候,唯有主动退让,才能让刘备找不到对付自己的借口。也正是因为出于这个目的,刘琦才会与刘备上演了一出叔侄情深的戏码。

“不说这事了,我弟弟刘琮现在怎么样了?”刘琦不愿多谈刘备的事情,转移话题的问仲达道。

“已经醒过来了,不过精神似乎有点不好。”

“……我去看看他吧。”

“公子自去就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