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部分 (第1/4页)

笠恍��

二人商议要撤就一次撤到底。撤到不能再撤的地步,唯有将自己逼入绝境,方能绝地反击,争取到那一线生机。二人议定,将两家最后撤退的地点定在了赤壁,唯有那里,才是决定两家生死存亡的最关键之地。至于那些主动舍弃的地方。只要能够击败刘福,失去的终究会再次夺回来,可若是失败,那两家就再无容身之处。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诸葛亮与周瑜都没有去派人请示各家的主公,在决定此事以后,二人立刻行动,先斩后奏,在一个乌云遮住了月亮的夜晚,两家交替掩护着开始向预定地点撤退。不过对于河对岸的动向,西汉军从来就没有松懈过,尤其是在有千里眼这种东西的辅助下,那更是将对岸的一举一动都看在了眼里。

得知河对岸的营地有了异常的动作,郭嘉沉吟了片刻后对刘福说道;“陛下,看来诸葛亮跟周瑜这是打算跑了。”

“也可能是故布疑阵,诱使我军过河追击。”一旁的法正也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唔……不管是准备跑了还是故布疑阵,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就是。山水总有相逢时,他们就算此时跑了,也总会有他们不能跑的时候,静观其变就是。”刘福想了想后笑道。

此时的刘福已经不必为了一场胜利而去冒险。手里的牌多,想怎么出都行,至少在刘福心里,最终会获胜都是自己。不光光是刘福这样想,郭嘉、法正等人也是这个心思,任你千般变化,我自步步为营,将你逼到墙角,除了一战,看你还有什么咒念!

一夜无事,让诸葛亮与周瑜在暗松一口气的同时也隐隐有些失望。昨晚二人做了两手准备,若是对岸派兵来追,两家就合兵一处反手吃掉对方的追兵,可对方没有追,而是任由两家退兵,这就让二人所做的布置成了无用功。

得知诸葛亮与周瑜退兵,刘福也没有犹豫,当即派兵过河占了诸葛亮与周瑜留下的营地,随后便分兵去攻取附近的城池,既然已经决定步步为营,那就不需要冒进,更不需要去追击,总有一战的时候,不着急。

可刘福不着急,宛城的司马懿却有点坐不住了。在得知诸葛亮与周瑜退兵的消息以后,司马懿没有沉住气。打算半路给诸葛亮一个教训。之前被诸葛亮堵在城里天天骂阵,要说不生气那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为了大局着想,司马懿这才强自忍耐下来。可眼下司马懿觉得终于等到了一雪前耻的机会,在得到消息不久就带着庞会、黄叙等人出了宛城,打算通过博望坡直取新野,断诸葛亮与周瑜的归途。

兵贵神速,为了赶在诸葛亮与周瑜之前拿下新野。司马懿连夜行军,进入了博望坡。

按照所得的情报。孙刘两军的前军尚未抵达博望坡,司马懿行军也就少了许多顾忌。司马懿高坐马上,不断催促兵卒加紧行军,同时向兵卒许下攻取新野后能够得到的好处。

“大人不必着急,据情报所说诸葛亮此时距离博望坡尚远,不必如此着急。”黄叙轻声劝司马懿道。

司马懿闻言摇头答道:“黄校尉莫要轻敌,那诸葛亮非是易与之辈,还是尽早拿下新野开始布置比较稳妥。……黄校尉,你若是负责守卫此处的守将。若是遇到敌袭,你会如何御敌?”

听到司马懿的提问,黄叙看了看四周,答道:“此处灌木众多,末将若是力有不逮,在撤走之前定会放火阻拦敌兵的追击。”

司马懿听后满意的点头说道:“没错,这里的确是个放火的绝佳地点。”

却不料司马懿话音刚落。在两侧高坡上就飞出几支火箭,瞬间就将附近点燃,大火骤起,司马懿大惊失色,不及细想,急忙下令退兵。可这个命令还没传达下去。就听负责后军的庞会派人急匆匆赶来禀报说是后路火起,退路已断。

“该死!看来我们这是中计了!”司马懿气急败坏的叫道。

“大人,眼下如何是好?”一旁的黄叙急声问道。

司马懿也没想到自己乌鸦嘴一语中的,说这里是放火的好地方就有人真的放火,而且放眼四周火势,这明显是有人早有准备,只等自己这只傻鸟冲进来。

“黄校尉。是我害了你们。”司马懿惭愧的对黄叙说道。

水火无情,此时的司马懿也没了主意,大军已被大火包围,即便能够冲出火场,也必会损失惨重,而且诸葛亮用计歹毒,说不定在火场外会埋下伏兵,只等自己带人自投罗网。更何况即便司马懿最后逃出生天,又有何面目去见刘福?

想到这里,司马懿拔剑打算自刎,结果自然是被旁边的黄叙给伸手夺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