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部分 (第1/4页)

淮ο耄�⑼�淮κ埂?稍倏戳醣浮⑺锶ㄕ獗撸�锶�潜哒�谡箍�咨�植溃��醣刚獗咚淙恍惺赂�右�匾坏悖��兰胰床⒉蝗衔�醣付运�堑募嗍泳头潘晒�呐乱恍前氲恪�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凡事就怕一个比较。两相一对比,孙刘两家这边要说不羡慕西汉那边的几乎没有,哪怕是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也是暗自羡慕庞统在西汉所受到的信任。

刘备虽说将夷陵的大权交给了诸葛亮,但刘备依然留在夷陵,坐着他的太上皇。诸葛亮的任何想法必须先说通刘备,否则就难以执行。诸葛亮原本还想要借着夷陵这块地方再与庞统一较高下,可现在看来,这种念头纯属空想。

在南蛮的失利诸葛亮一直不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会失败非战之罪。可眼下看来,诸葛亮倒霉就倒霉在遇上了一个对他无法做到完全信任的主公。

但老话说得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相比起庞统,诸葛亮是羡慕嫉妒,但要是比起周瑜,诸葛亮又暗自感到庆幸了一些。至少刘备没有派人以照顾的名义软禁自己的家人,也没有为了防备自己故意在自己身边安插几个平时跟自己不对付的人。

作为荆州水军的代表,吕蒙奉命率领三万水军留在赤壁听候周瑜的调遣,对于江东水军内部的那点烂事,吕蒙知之甚详。而吕蒙知道了,也就意味着刘备跟诸葛亮都就知道了。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周瑜没有替孙权留脸的心思。自己的老婆孩子被人软禁了,还能忠心不二才怪。更何况周瑜自始至终就没有忠过孙权,他忠的是孙策。孙策死后,周瑜想的就是让孙绍长大以后继承孙策一手打下的江东,但随着张昭身死,周瑜也发现这个愿望难以实现,只能退而求其次的将孙绍的安全,为孙策留下一条血脉当做主要目标。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周瑜才会不在乎孙权的态度派人接应了孙尚香。如今孙绍在长安一切安好,周瑜剩下的心思就是保住江东这个孙策一手打下的基业。对孙权,周瑜的态度一直是合作,绝对不是什么臣服。可没想到孙权却走错了一步,将周瑜的家小接到府中用以防备周瑜。

周瑜虽然因为家小的缘故暂时听命于孙权,但可以想见,周瑜绝对不会甘心为孙权所用,一旦情况有变,孙权必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而这个变化,在刘福的指示下,正在悄悄出现……

344第344章龙虎斗二十一

秣陵张府

自从张昭死后,张府就变得冷清了起来。张昭出身江北,在江东属于外来户,自身颇有才干,与同样出身江北的张纮被人合称为“二张”。在孙策平定江东时贡献颇多。但老话说得好,一代新人换旧人,在孙策死后,张昭的地位就随着孙权不断提拔新人而日趋减弱,昔日积累的威信也在不断降低。

等到张昭遇刺身亡之后,那些原本将张昭视为领头人的江东文臣顿时纷纷改换门庭,张府也就随之变得无人问津。

现任家主张承很清楚如今自己张家的现状,他并不埋怨那些见风使舵的人,只是深恨暗杀了自己父亲的孙权。虽然孙权将刺杀张昭的凶手推到了西汉的头上,可张承是打死也不相信这一调查结果。原因无他,在张昭遇刺之前,西汉已经派人与张昭进行了接触,不可能在张昭流露出投靠之意的前提下派人刺杀。

大难临头各自飞!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的张承很清楚自己父亲的心思。当初辅佐孙策,那是因为张昭觉得孙策有可能平定乱世,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可随着西汉强势崛起,张昭觉得自己先前的看法有些草率了,而随着孙策身死,张昭就越发的不看好江东的未来。

与周瑜不同,张昭更多考虑的是张家的利益,之所以当初会答应与周瑜一起支持孙权尚未,那是因为当时西汉的势力还没有扩张到与江东相邻。孙权派人刺杀也算是歪打正着,否则此时此刻,江东内部必定会出现一个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

不过虽说孙权歪打正着,但同样也让张家有了名正言顺的反水理由。父仇不共戴天!张承即便投了西汉,日后也不会因为背主而遭人轻视,毕竟是孙权无义在前。别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那是糊弄傻子的屁话。

张承自接任张家以后,以守孝为名拒绝了孙权的任命,带着一家老小留在府中为张昭守孝。而孙权也因为张昭一死,张家的威胁尽去而对张家放松了警惕,在孙权眼里,张承明显没有继承张昭的智慧,更没有张昭在江东众臣中的名望,对自己完全构不成威胁。但就是这个在孙权眼里已经构不成威胁的张家,此时家中正在接待来自江对面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