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概在一公里左右,而且密道修的还算笔直,所以这段路不长,庞老二小心引着我们,二十来分钟便看到密道的尽头。

小心翼翼的走到跟前,我们发现密道出口和入口一样,呈倾斜状延伸到地面,洞口不宽,被一块石板样的东西掩盖着。这种地方是类傣人早年间时常会用的,所以布有机关的可能性不大,庞老二用长棍子试探着捅了捅,果然是石板,份量不算太重,但一根棍子是绝对挪不开的。我们下来的时候只带了一根棍子做探路用,左右看看,密道中干干净净,连片树叶子都没有,小六子说道:“这地道也不算长,干脆,我回去再取两根棍子来,咱仨合力把这石板弄开。”说罢,他撒腿便往回跑。

趁这工夫,我问庞老二:“遗址里头会不会和当阳地宫一样,尽是些机关陷阱?”

“按说不会。”庞老二一边打量洞口的石板一边说道:“这里是类傣人过去生活的地方,和当阳地宫大有不同,谁会在自家屋前屋后的乱下套子坑人?不过,可能藏有九龙樽的祭坛和扎郎圣山就难说了,咱们头一回进来,也别奢望有所收获,只要能平安摸摸遗址里大致情况就算不虚此行。”

我们两个说着话,小六子扛着两根又粗又长的棍子跑回来,我接过一根,三人并排站在一起,用棍子顶住石板,准备好后,庞老二一声招呼,我们同时发力,把石板翻了个个儿。

掀开石板后,出口豁然呈现,但没有光线透进来,估计入口是处在室内。庞老二加意小心的从斜坡挪到洞口,探出火把在外面晃了晃,然后伸头四下看了看,对我们说道:“上面是个山洞,我先出去,你俩慢慢跟在后面,把枪都拿好。”

庞老二推断的不错,出口带山洞都是普普通通,没有异常。我们顺山洞钻出来,顿时豁然开朗,新鲜空气扑面而来,还未等这口气喘匀,传说中类傣族遗址的景象便呈现在我们眼前:山脚下,平地上,错综排列着数不清的竹木结构的房屋,经过这么多年风吹日晒,已经腐朽的一塌糊涂。万万不会有错,这里若干年前肯定有人居住,出洞前我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因为韩慕亭给的资料以及萧月口述里,都说这里到处是人的骨骸,但现下放眼望去,附近除了半塌的房屋,根本瞧不见一根骨头,我不由疑惑的望了望庞老二,问道:“二哥,这,这里的骨头都那儿去了?”

庞老二淡淡一笑,回头对我说道:“我也是头次来,你问我,我去问谁?不急,咱们慢慢看,总能看出个结果来。”

类傣族的遗址其实就是连绵起伏的若干座山峰外加其间的平地谷地,这些山峰中最高的那座,就是被类傣人奉为圣山的扎郎山,扎郎山的一处山洞是类傣族的圣殿,他们兴盛时期每年都会在圣殿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但时间已经长久,而且资料缺乏,有关祭祀中具体的步骤和细节无从查证。不过这些东西是那些真正做学问的人该去操心的,我们只管找九龙樽就算万事大吉利。

我记性不大好,刚跟着庞老二走出去三、四十米,又指着前面问道:“二哥,那是个什么东西?”

原来在我们左上方矗立着一座十来米高的建筑,全用大块石头垒成,共分三层,底大顶小,四面都没有门窗,看样子中间是实心的。这回倒没有白问,韩老头给的资料中对这建筑有三言两语的记载。类傣族全盛时期人口有数千,除过遗址中心,在恶鬼沟外围还建的有寨子,全族分了十部,共奉一个首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族内犯了族规的人,或是触犯了山神的人,都会被押上这座高台,举行仪式后处决,他们处决犯人的时间倒和内地历朝历代一样,都是在秋后,所以,这样的高台在资料中便称做秋决台。

离的远远的,我就瞧见最底一层石台上整齐摆放着几个一尺多高的石墩子,等走近了,我才发现,这些石墩子其实是被雕刻过的,并且是人形,躯干四肢简单粗糙,但头部却刻的非常精细,我站在台下看的不很清楚,便趁着庞老二围秋决台转悠的空档,借了小六子一把力,攀上三米多高的石台,蹲下身子,兴致勃勃的端详其中一个石墩,心想着这东西好歹也有几百年了,不知道搬出去能卖个什么价钱?

突然,我从这人形石墩的脸上看出些古怪,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连忙走到另一个石墩面前仔细的看,等把这几个石墩都看完,我不由的又惊又惧,活象大白天见了鬼一样,扯开嗓子对庞老二叫道:“二。。。。。。二哥,你快来看看!”

雾海迷城 第二十八节 偷袭

更新时间:2010…10…30 13:59:32 本章字数:4203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