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部分 (第1/4页)

。其目的一是保存一条退路,二是在主力部队暴露之后,吸引到大量的太子军之后,陆通迅速攻杀向西南或是西北方,不管是进逼蓝梅山、渔鼓道还是射虎谷。

繁峪山距离威县县城的直线距离不足五十里,但真走起来要足足一整天的时间,再因地面泥水滑泞,在途中耽搁了不少时间,等到宋军逼进威县城池之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傍晚了,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北城门处,王九玲有些坐卧不安。眼看这天色已经暗下了,怎么人还没赶到?“难道路上出了麻烦?”王九玲自问道,但他遂即就否认了这个想法。

此次宋军有好几万人马,实力强劲,便是集中了威县所有的郡国兵、乡兵民壮迎战也不堪一击,更不用说现在丁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的情况下。

“该是因为路上难行吧!”王九玲心中不住的自我安慰道。自从几天前收到那封‘启动’的来信,昨天又收到焦明的来信,王九玲就感觉浑身凉飕飕的,心里七上八下。今天和同僚相遇时,都总感觉别人打量自己的眼神充满了莫名的意味。

“司马!”一名都伯疾奔进城门楼内,向王九玲急声禀道:“城外有支兵马靠近。”

王九玲的心脏顿时一停,一种无发用言语能形容的惊悸感从他心中升起。就好比被人紧紧地一把攥住了心脏,那种窒息感使他在那一刻都忘记了呼吸。

“打的是谁的旗号?”王九玲脑子里一片空白,但口中是半点不慢的脱出这一句。

“号”字始一脱口,王九玲猛的打一个激灵,一切才恢复了原状。头脑、身心,那股巨大的压力,惊悸感,就像是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王九玲这一刻心神轻松无比,脑子里一片清明,状态竟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

“这是怎么回事?”前后差别也太大了,大的连王九玲自己都有些接受不了,心中不觉暗自奇怪。

不过现在大事临头王九玲也没时间来思考这种情况,全身心的投入到即将到来的大变上。这可是关乎到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可比那一惊一乍的重要多了。

“天色暗淡,还无察知。”

“待我去看。”王九玲站起身来,一整周身铠甲,率先迈步出了城门楼。

打眼看去,就见不远处,约有两三里的地方,一支兵马整在光明正大的快速靠近。

不多时,那支兵马就来到了城下,前列十多支火把的照射下,焦明身披铠甲横刀在马,身后立着一杆上书斗大“焦”字的将旗。

“是焦将军!”那都伯倒率先叫道。焦明驻守繁峪山以来,其山上粮草军资皆是靠威县供应,来来往往押运粮秣物资也有了几次。北城门的这票守军多是认得他的,也知道他和王九玲是至交好友。

“这么晚了,他怎么来了?还带这么多兵马。”

焦明身后,大约跟的有一千士卒。

“快放吊桥,开城门。”城头上,王九玲立刻叫道。

在他身旁都伯吃了正伸头看向下面,听到自己上峰如此话语,一双眼睛猛的就是一凸,骇然的掉头看向王九玲。

第五百九十二章呆若木鸡

因为新皇与宋王动手,整个东城郡也就随之颁布了戒严令。

晨钟暮鼓,钟鸣开门,鼓响闭门。

这城门紧闭之后,没有上令守城军官是不可以擅自开门的。现在天色已经暗下多时,威县城池的城门早已关上两刻多钟了。

“啊——”都伯震惊后回过神来,忙向王九玲劝道:“大人,使不得啊,城门关上后再次开启是要求得校尉之命的。您就是与焦将军关系再亲厚,也请等得一二啊。”规矩不能坏,尤其是底层人不能坏规矩。这道理不仅适用于朝野,也相同适用于军中。

“校尉之命?”威县有两三千人马,分作前中后三部,王九玲是后部军司马。

哈哈的一笑,不以为意的摆手。随着他刚才的话脱口,守在城门楼前的一批士卒已经开始摇动起了吊着吊桥的木轱辘,而喊声传到下面,先是沉重的木杠落地声,再接着是叽叽吱吱的城门开启声,续续传来。哪里用得着城内校尉之命,只要王九玲一声令下,威县被城门就是不设防的。

“大人,大人。”都伯反手扒着城垛,望着城外护城河上吊桥徐徐落下,心中大急。口中连续呼叫了两声,“使不得,万万使不——”

最后的‘得’字没有说出来,扭头看向王九玲的那名都伯整个人已经呆住了,滴滴冷汗瞬时间从他额头趟下。

就是这一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