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 (第1/4页)

比赛还有十分钟的时候,图尔赫终于“亮剑”。

他一口气换了三个人,右后卫格策和许尔勒下,体力消耗过大的攻击前卫西马克下,换上了二队提上来的两名年轻中后卫基希霍夫和尼科邦杰特,以及上赛季从比利时转会过来的斯洛文尼亚前锋安德烈舒勒。

从阵型上去看,会是个奇怪的换人,换下一名年轻的后卫和两个中前场攻击型选手,换上两个更年轻的中后卫和一名前锋,这到底是个什么阵容?

陈灼也诧异了一下,这个奇怪的换人,让陈灼感觉出一丝危机。

第144章双自由人

莫尼兹在场下看着陈灼,用手拍了拍脑袋,然后把手放在头顶上晃了一晃……

哦,哦哦哦,明白了!不是什么阵容,而是他们要发动大规模的空袭!换下的格策和许尔勒身高只有1米74和1米75,西马克1米83,不过擅长用脚而不是用头,再看换上来的这三名队员,尼科邦杰特1米90,安德烈舒勒1米90,基希霍夫,1米95……

陈灼不禁哑然失笑,怎么有点像当年的“中国头球队”征战东南亚的意思,那时候中国经常提到的是“一高一快”、“双高”等等词汇,不过这些高度似乎并没有战无不胜,他们输给过很多很多球队,这种狂轰滥炸,似乎更需要运气,所以他们的赛季进球,只有30个而已……

高度还是有着优势的,这也是必然情况,换人之后的美因茨调整为彻底的长传冲吊,陈灼和范尼也全部撤到中后卫防线上,林孔回撤右后卫让博阿滕也更多协助德梅尔对中路进行防御。

陈灼安排出一个双中卫双边卫双拖后的6后卫阵型,严防死守对手八名在1米90左右队员的轰炸,毕竟门将汤姆米克尔经验没那么丰富……

一次,两次,三次,换人之后的美因茨看上去效果显著,连续获得了三个角球机会,一时之间汉堡队门前风声鹤唳。

扬森在就好了,马泰森在就好了,还有罗泽纳尔和亚罗利姆,还有奥戈、伯格、埃利亚、特舍……这帮主力在的时候,你们全都1米90以上都不会怵的!

原本没打算登场的罗泽纳尔和亚罗利姆做着热身,原本最后一个名额是想用埃利亚或者伯格换下范尼的,现在看起来应该需要调整,虽然陈灼还没有做出换人的手势,但是莫尼兹已经提前进行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抽了个界外球的间隙,陈灼向场边的莫尼兹打出手势,指示着人员调整的号码,莫尼兹早有准备,只是不知道陈灼安排换谁而已,看到手势之后莫尼兹愣了一下,嗯?没看错吧!

林孔下,埃利亚上,这……这是什么个套路?

对手现在利用身高展开狂攻,Patton即便不换上亚罗利姆和罗泽纳尔,至少应该换上伯格吧,在头球方面,伯格肯定是要强于埃利亚的!

这时候,时间最关键,莫尼兹目前只执行不判断,陈灼自有他的思路,虽然不是赛前安排的内容,但是此时助理教练只需要执行,任何疑问赛后再进行讨论!

需要填换人表,需要检查鞋钉,汉堡队投掷界外球的时候虽然磨蹭了一会但是仍然没有办完那些手续,在裁判的催促下,汉堡队把界外球投掷了出去。

的确是风声鹤唳,的确是危机四伏,但是在躲过了对手的三板斧之后,陈灼大胆的做出判断,对手这八个身高1米90左右的球员,头球准星都没调校充分!

真的有点像遥远的东方曾经的那支“头球队”,个子虽然很高但是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危机四伏的时刻采用这个换人,陈灼有着自己的考虑,是的,危机四伏,但是什么叫做危机?危机就是危险的同时,也蕴涵着机会!

本来这场比赛就是冒险,就是测试,哪有到了最后时刻退缩和保守的道理!

界外球发出之后,中后场球员控球来回传递了三四脚,球到了陈灼的脚下时候,陈灼用余光看到莫尼兹示意一切就绪,不顾满场球迷“fire”的呼唤,陈灼大脚将球踢出边线,给了对方一个界外球。

这就是战术纪律,原本陈灼可以选择用一脚超远距离的射门愉悦一下观众,但是最终他放弃了,没有意义,大禁区弧顶位置,距离对面球门八十多米,虽然陈灼在十多年的训练中也会练习这种距离甚至球门球距离上的超长吊射,但是百分之三十左右的空门命中率,需要瞅准时机,而不是盲目的浪费。

比赛第八十五分钟,陈灼做出了最后一个换人,前锋埃利亚上,换下了本场首发的右边后卫林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