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 (第1/4页)

德梅尔协防奥戈,陈灼协防博阿滕,无论哪个组合完成抢断,都将把球传给中路的罗泽纳尔和亚罗利姆,由他们视情况传给埃利亚、伯格、特罗霍夫斯基或者范尼。

看的出来,富勒姆今天就是奔着零比零来的,平均年龄三十多岁的四个中场很注意节省体力,无论丹尼墨菲还是达夫,都没有提速冲刺的动作,虽然直传反击根本无法刺透汉堡队的防线,但是他们依然执着地如此坚持。

关键是富勒姆队员之间的距离感太强了,无论罗泽纳尔和亚罗利姆的球传给哪个汉堡队的队员,他的附近一定有富勒姆的队员,而且埃利亚的突破线路上会有防守队员,特洛霍夫斯基会被封堵住盘带的线路,伯格和范尼之间的配合总是有一个大个子来掐断……

十分钟过去了,两支球队的拼抢区域就在双方大禁区之间的中路,谁都没有射门。

不论在英超联赛还剩在欧联杯,富勒姆的比赛都有很多诟病,那就是,不好看。

富勒姆也是典型的主场龙客场虫,截止到现在,富勒姆本赛季还剩2个客场,已经结束的17个客场中,富勒姆只有1场取胜,还有7个平局和7场败仗。多亏了目前主场的10胜2平4负,才能让富勒姆占据中游位置。

不过还有一个数据,在欧联杯淘汰赛阶段已经进行的三轮六场循环赛中,富勒姆每场都有进球,除了客场1:3败给尤文图斯的那场球之外,其它五场中四场丢了一个球,一场没有丢球。

《瑞典体育画报》曾经在霍奇森和霍顿的“双雄争霸”年代,对“受这种风格影响的球队是否失去了观赏性”进行过辩论,两霍的拥趸,瑞典以为资深足球评论员举了两个例子,他说:“看到这种风格的球队就好比听过了格伦米勒再听查理帕克,或者看过了古典主义的风景画之后再看毕加索,两者的差别不仅仅体现在审美感上,你只有从后者这种更高层次的艺术中才能体会到音乐和美术在结构上的美感。”

他例子里的格伦米勒和查理帕克都是爵士乐大师,前者很容易欣赏;后者则较为艰深,需要先理解其音乐的结构,方能欣赏到他的妙处。大致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欣赏流行音乐和欣赏交响乐对于大众的感受类似,一个是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共鸣,一个是曲高和寡但是听懂的人非常陶醉。

这个比喻有点牵强和晦涩,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对陈灼还是有所启发的,要理解其结构才能欣赏的音乐,倘若拆成几段的话就没那么容易让人陶醉了,不像流行音乐那样,单独拿出来副歌部分同样朗朗上口。

用“铰刀”拆了他的结构,让他的队形无法保持!队形无法保持,那么区域防守又怎么执行呢?这是赛前陈灼设想的“对抗性战术原理”。

细节方面,欧联杯富勒姆淘汰赛阶段六场比赛的七个失球上进行分析,有三个是角球,两个依靠个人能力突破后防线射门,一个突破后单刀,一个突破后远射,此外还有两个进球,都是阵地战中采用禁区内回传,后排插上的队员在无人盯防状态下射门。

那么,铰刀拆结构破坏其防御的整体性,针对他们角球战术中没有“标准队形”的特点多创造角球和前场任意球机会!在阵地进攻中,个人突破交给埃利亚,远射有陈灼,突破之后回传或者做炮架子回传,埃利亚、伯格都可以!

十分钟左右的试探,陈灼决定,开始正式启用赛前准备的战术!

特罗霍夫斯基直塞,迅速启动的博阿滕转身之后和达夫狠狠地撞到了一起……

呲牙咧嘴的达夫到倒着凉气,这个黑小子身上的肌肉简直像铁块一样!真疼!

裁判的吹罚还是富勒姆队阻挡犯规,这个球达夫的确是阻挡了,但是那个黑小子分明就没有减速和躲避一下的意思,他就是故意撞过来的!

汉堡队半场的任意球,特罗霍夫斯基回传给陈灼,陈灼带球从中路突破,与范尼和亚罗利姆中路几次传递之后,陈灼斜传左路给奥戈……

争顶的奥戈又和丹尼墨菲在空中撞了个满怀,可怜34岁的丹尼墨菲一把“老骨头”,成了汉堡队“铰刀”战术的牺牲品。

这次裁判吹罚奥戈争顶时犯规,同样是冲撞,很明显奥戈的动作没有博阿滕干净。

连着两个冲撞,霍奇森眉头已经皱起来了,坦白说,能够对抗对方身体冲撞的破坏,这是“英格兰模式”风格经典442的基本要求,英式足球还怕冲撞吗?简直是笑话!只不过,中场这四名队员可都不比当年,尤其是丹尼墨菲,34岁了,你让34岁的范尼或者37岁的泽罗伯托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