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原因让老帅放弃了原来熟悉的战术?其实答案很简单只是很多人没有想到而已,战术存在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更容易地得分和更好地限制对手地得分,火箭队这帮球员就像一块刚开采出来的璞玉如果按照固有的战术体系来给他们硬套,虽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整合球队但是这样做会把球员们的所有棱角和灵性给磨平,对他们的成长是相当不利,想想盐湖城的老流氓斯隆,一手挡拆战术纵横联盟20多年,说到底斯隆只是一名填空教练,只是把合适的球员放到空格里面,不管球员怎么变斯隆依旧固执地坚持这套战术,这也是爵士队无论怎么变都能保持相当的实力却总与总冠军无缘的根本原因,而斯隆的老对手菲尔杰克逊不论是在没有内线优势的公牛队还是拥有巨无霸奥尼尔的湖人队都能混得风生水起,不要提那玄幻的三角进攻,那只是一个幌子而已,菲尔杰克逊做到了兵法所说地那样――兵无常势,这样的教练才是真正优秀的教练。

从球员一步步做到主教练汤的汤姆贾诺维奇更加清楚球队需要什么样的战术,在参考了多支球队的战术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完善才有了现在火箭队的战术体系,由于汤姆贾诺维奇鼓励球员们的表演所以在火箭队的战术体系中加入了球员们自己对战术的理解,这样也让球队的战术具有多样性,但这也对火箭队的控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他们要记住所有战术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选择最合适战术,好在球队拥有比卢普斯这样优秀的控卫,否则还真玩不转。

由于斯科拉和姚明都拥有一定的中投和不错的策应能力,所以高低位成为在场上的最好选择,纳瓦罗也开始打出战术手势指挥队友跑位,姚明落位到内线,斯科拉拉到高位策应,吉诺比利通过掩护跑空位,唯一觉得不适应的就是杰拉德,虽然杰拉德防守能力出色但是对战术的理解能力远远不及这几名国际球员和队里的老油条,场下的汤姆贾诺维奇也注意到这个问题,经过几场比赛明显看出杰拉德,巴特勒和这帮国际球员的配合显得很生涩,老帅在考虑是否把巴蒂尔放到第二梯队里面,这样不但能让战术产生更大的威力也能增加第二梯队的攻击力,当吉诺比利利用斯科拉和姚明的牵制杀入内线得分后,汤姆贾诺维奇也用巴蒂尔换下了杰拉德,杰拉德下场时脸色也不是很好看,在吉诺比利和巴特勒加盟后,自己的上场的时间一再被压缩,现在上场的时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二,做为队长的霍里看在眼里,知道要是不能解开杰拉德心中的疙瘩的话对于更衣室的影响是相当不利的,马上坐到了杰拉德的身旁开导他。

巴蒂尔上场后,火箭队的进攻就像运转干涩的机器里加入了润滑油,球队的运转也变得流畅起来,巴蒂尔属于那种用脑子打球的球员,一个掩护,一个跑位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精准的投篮往往让马刺队的球员不敢放空他。在防守的时候,巴蒂尔的补位意识往往能够弥补吉诺比利的冒失抢断带来的隐患,场边的维奇在看到换上巴蒂尔以后火箭队马上变了一个样子,也在心中盘算火箭队的第二梯队的实力。

当维奇还在盘算两队第二梯队的实力时,现场的观众的欢呼声打断了老军人的沉思,巴蒂尔三分命中,这一下子打了马刺一个5:0的小,维奇看到比分即将被拉开,马上换上了内线支柱邓肯,准备强打斯科拉,汤姆贾诺维奇马上拉住跑过的斯科拉交代了一下战术,汤姆贾诺维奇之所以没有在这个时候换下斯科拉就是要让他锻炼一下,邓肯可是联盟中顶尖的大前锋,和他对位能够让斯科拉更快地成长,小鹰要想成为雄鹰必须经历种种磨难。

火箭队的防守战术其实就是姚明和斯科拉通过区域防守来限制邓肯,邓肯深入内线强打由姚明防,姚明的身体虽然不是很强壮但是一双象腿还是能够给予他足够的支撑而且他比斯科拉多一年的经验,细长的胳膊能够干扰到邓肯的投篮动作。如果邓肯拉到高位就交给斯科拉,邓肯也虽然有一定的中投但是只有在内线才能发挥出他最大的威力,维奇想用邓肯的投篮来牵制姚明的防守精力的战术被汤姆贾诺维奇一招妙手给直接化解了。

火箭队的确限制了邓肯的发挥,但是只是限制而不是防死,斯科拉和姚明的轮番上阵让邓肯的心中淤积了相当大的火气,但是邓肯的脸部表情一点也没有变化,邓肯还是像上次进攻那样在内线卡住位置,姚明在邓肯的身后死死地顶着,邓肯接住球后向队友打出战术手势示意这个球准备单打姚明。

邓肯以姚明的身体为轴,一个快速地向外转身,准备强行抹过姚明切入内线,姚明马上贴住邓肯紧跟邓肯的步伐移动,邓肯运着球绕了半圈后来到了篮筐的左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